李大勇可不含糊,掀开了毛巾,打开饭盒,里面的腊八粥还腾腾冒着热气。
他也不嫌烫,对着嘴就吸了一大口。
“真好喝,今年咱娘咋舍得熬这么好的粥了。”
“这是明启哥给咱家的拿的米,可好吃了。”
“谢啦明启。”
李大勇憨憨一笑,他大概猜出是高明启对自己的照顾,不然凭自己老娘那省俭的性格,不可能配这么多豆子。
“拿下去和你同事一块尝尝吧,天气这么冷,让大伙都暖暖身子。”
高明启指了指河面上的几个人,李大勇应声走了下去。
下面的三人都尝到了热腾腾的腊八粥,不约而同朝他们两人拱了拱手。
饭盒里的粥被四个人分着,三五口就喝完了,李大勇把空的饭盒交到弟弟手里,他就下去干活了。
高明启两人回到家里,放好东西,然后带着李家另外两个孩子,老五岁数太小,不让她在这么冷的天出门。
雍和宫距离他们所在的胡同并不算远,老三和老四俩人听说去逛集市,高兴地跑在最前面。
还没到雍和宫正门口,就已经看到前面聚集起乌压压一片人群,另外就是更加浓郁的粥香。
到现在早已经出了三四锅腊八粥,高明启他们肯定是讨不到第一锅。
以前的时候,出锅越早,里面的东西越精良,各色上等杂粮,什么干果、果脯、酥油和砂糖之类,这是用来给佛祖上供的。越到了后面,材料成色就稍逊,等到了最后一锅,分给普通百姓的腊八粥,用料基本上就是寻常的杂粮了。
不过,如今没有那么陈腐的规矩,基本上材质用料差不太多。
他们都是吃饱了才出来,根本不是为了讨腊八粥喝,单纯是为了凑热闹。
在雍和宫附近的街面上,能见到不少临时出来支个摊,趁这会儿人多买点东西的机灵人。
高明启一掏兜,里面还有几毛钱,交给李二勇,让他带着弟弟妹妹买点好吃的。
高明启则来到雍和宫大锅前,看着排着长队领粥的人群,他将这幅画面记录在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这种画面落在纸张上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真实见到了这样的场景,才能够在创作的时候,发挥想象而不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