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年,三年,转瞬即逝。
向枣儿的铺子从青峰县开到了隔壁县城,再到府城,成了当地有名的女富商,用她的话说,便真是当了富家婆。
十一岁的向梨儿已经能独当一面,闻香街的铺子在她的管理下越发兴隆。
而七岁的小桃儿突然开了窍,一改往日不爱读书的形象,被赵夫子一日三夸,只叹息她不是个男娃。
赵家长孙,小小年纪得中秀才,可把赵顺才乐得不行,摆了席面庆祝。
刘大壮夫妇多年后再得了个女儿,全家欢喜不已。
向平向安两兄弟成亲后的第二年,各得了个闺女,向来旺和苏氏整日心肝心肝的叫。
连一向看大房不顺眼的向老头和向老太都软了态度,何况一心想巴结他们的向家二房。
在这三年里,不仅她们在变好,荷花村的人都在慢慢变好。
三年前向枣儿将留存的棉籽分出一半递呈县衙,知县大人体恤百姓疾苦,派专人种植棉花,三年后,青峰县人人皆有棉衣穿。
为此,知县大人每年考核名列前茅,得了当今嘉奖马上便要升迁调离青峰县。
知县为了感谢她,将棉花的种植之法连同她这个大功臣一同送到了御前,当今回了她一块“忠君报国”的匾额。
而这块匾额不仅为她博得了好名声,也让她在生意场上多了一份助力。
这日,知县大人赴任离开,向枣儿带着荷花村众人相送,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心中盼望着新知县也能爱民如子。
正当她出神时,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她面前。
然后有人揭开车帘,车内一张张熟悉的脸出现在她眼前。
“向娘子,别来无恙。”宴洲笑呵呵摇着纸扇道:“我陪沈槐来上任,往后还请多多指教。”
而车内长大不少的小孩扑进她怀中,“姑姑,我好想你。”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