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年 孝宗即位初施新政

弘治元年,大明的江山在历经了前朝的风雨变幻后,迎来了新的曙光。京城之中,大街小巷弥漫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氛围。百姓们在街头巷尾交头接耳,谈论着新君即位可能带来的变化,那话语里满是对安稳日子的渴望。达官显贵们则或心怀期许,或暗自揣度,各自盘算着在这新朝局中如何立足,朝堂之上更是笼罩着一层凝重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据《明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佑樘,宪宗第三子也。即位之初,锐意图治,厘正诸弊,诏天下举异才,罢黜诸佞幸之臣,汰冗官,停斋醮,慎刑狱,广开言路,一时朝政清明,中外翕然称治。”寥寥数语,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大明前行的道路,也让天下人看到了这位新君想要一扫前朝积弊、开创盛世的决心,由此,一段波澜壮阔的新政故事,在这历史的舞台上缓缓拉开了帷幕。

在京城,有一位名叫苏景明的年轻御史,年方三十出头,生得面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袭青袍穿在身,透着一股文人的儒雅与刚正之气。他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清正的品性,踏入了这御史的行列。苏景明一直期盼着能有机会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如今孝宗即位,初施新政,他感觉自己施展抱负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心中满是激动与干劲。

新君即位不久,便下诏令天下举异才,苏景明听闻后,心中暗自欣喜。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若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入朝为官,那新政的推行必能事半功倍。这日,他在御史台与几位同僚商议此事。

一位年长的御史抚着胡须,缓缓说道:“此次举异才,乃是陛下的英明之举啊,只是这天下之大,如何才能确保选出的皆是可用之才,而非那徒有虚名之辈呢?”苏景明沉思片刻,说道:“前辈,依晚辈之见,可令各地官员严格考察举荐之人的学识、品行,再由朝廷统一进行策试,择优录用,如此一来,或可筛选出真正的贤才。”众人听了,皆点头称是,觉得此计颇为妥当。

四合院里的悠哉日子

然而,诏令虽下,推行起来却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地方官员为了私利,举荐自己的亲信或是那些善于阿谀奉承之人,全然不顾其是否真有才能。苏景明在巡查各地举荐情况时,便发现了诸多问题。

有一回,他来到了一处州县,那当地的知州举荐了一位名叫王福的人,称其才华横溢,精通经史。苏景明便亲自去考察此人,只见那王福虽能说会道,可一细问学问,却支支吾吾,漏洞百出。苏景明心中恼怒,质问那知州道:“大人,你这般举荐之人,如何称得上是异才?莫不是收了好处,故意为之?”那知州吓得脸色苍白,赶忙跪地求饶,说道:“苏大人,下官一时糊涂,受了那王福的蒙蔽,还望大人恕罪啊。”苏景明冷哼一声,说道:“你身为地方官员,肩负着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重任,却如此敷衍了事,实在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此次便记下你这过错,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罢黜诸佞幸之臣亦是新政中的重要一环。前朝留下的一些佞幸之辈,平日里仗着皇帝的宠信,在朝堂上胡作非为,结党营私,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孝宗决意要将这些人清除出去,还朝堂一片清明。

苏景明早就对这些佞幸之臣深恶痛绝,听闻要罢黜他们,自是积极参与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贵的宦官,在前朝时颇得宠信,经常利用权势插手朝廷事务,收受贿赂。苏景明收集了诸多他的罪证,便向朝廷上书弹劾。

老顽童的儿子有多难

可这李贵也不是好惹的,他在宫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得知苏景明弹劾他后,便暗中指使手下人散播谣言,说苏景明是为了博取名声,故意诬陷忠臣。一时间,京城中流言蜚语四起,不少人对苏景明指指点点。

苏景明的好友担忧地对他说:“景明啊,你这弹劾之举虽是正义之事,可那李贵势力庞大,如今这流言对你不利呀,你可得小心些才是。”苏景明却坦然一笑,说道:“我身正不怕影子斜,陛下英明,定会明察秋毫,怎会听信这些无端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