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赵勤和几个兄弟外出巡查屯田,不巧遇到了一伙异族的骑兵,对方人多势众,将他们团团围住。赵勤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敌人,心中明白今日怕是凶多吉少了,可他还是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准备拼死一战。
那异族的首领看着赵勤,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你们大明的人,别再守这屯田了,把粮食都交出来,我们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赵勤呸了一口,大声回道:“休想,这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休想夺走,有本事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说罢,便朝着那首领冲了过去,其他兄弟也纷纷响应,与异族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可终究寡不敌众,赵勤的兄弟们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赵勤身上也多处负伤,渐渐没了力气,就在他以为自己要命丧此地之时,幸好军营里的援兵及时赶到,才将他救了回去。
经过这一场惨烈的战斗,赵勤的身体大不如前,可他心中依旧牵挂着那边防军屯的事儿。在养伤的日子里,他还不忘给新来的士兵们讲述屯田的经验,鼓励大家要坚守下去。 笔趣阁
后来,朝廷意识到了削减边防军屯兵力的不妥之处,又重新调回了一些士兵,还加强了对边境的管控,与周边部族签订了一些和约,边境的局势这才慢慢稳定下来。
赵勤看着渐渐恢复生机的屯田,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是无数兄弟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而他也在这边防军屯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坎坷,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至于最终结局是好是坏,或许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依旧在大明的守护之下,继续孕育着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各自边境防御与屯田相关的情况,且与大明的边防军屯发展状况有着诸多关联与可比之处。
在朝鲜李朝,当时边境地区也面临着女真等部落的侵扰,不过其应对之策与大明的边防军屯有所不同。朝鲜在边境设置了一些屯堡,屯驻军队,这些军队主要职责是防御外敌,而屯田之事多是依靠附近的百姓来进行,朝廷给予一定的扶持与鼓励,让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上缴官府,用于供应边境军队,一部分留作自用。与大明边防军屯以军队为主力进行耕种和戍守不同,朝鲜更侧重于军民结合的方式,体现出不同国家的军事制度和边境管理理念的差异,朝鲜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百姓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且其边境压力相对较小,所以采取这种相对灵活的方式来保障边境粮食供应和防御安全。
日本当时处于室町幕府时代向战国时代过渡阶段,各地大名割据,边境概念更多是在各个大名领地之间。一些大名会在自己领地的边缘地带安排家臣和武士驻守,同时也鼓励领地内的农民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以保障领地内的粮食供应。但这种屯田更多是为了满足大名自身势力的发展需求,并没有像大明那样形成统一的、针对外部国家的边防军屯体系。而且日本的边境冲突多是内部大名之间的争斗,形式上也以军事对抗为主,较少涉及到像大明边境那样游牧民族抢夺粮食等情况,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边境防御与屯田目的及形式的差异,日本大名各自为政,关注的是自身领地的利益和安全。
法兰西王国在中世纪晚期,与周边国家如英格兰等存在领土争端,边境地区时常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法兰西在边境地区建有城堡等防御工事,城堡内屯驻着军队,这些军队的粮草供应一部分来自后方的运输,一部分则是依靠城堡周边的土地耕种。不过,法兰西的这种屯田规模相对较小,且多是由当地的领主负责组织,与大明边防军屯由朝廷统一规划、大规模实施不同,法兰西的封建领主制度使得边境防御和屯田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领主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领地情况来安排相关事宜,体现出不同社会结构对边境军事布局和粮食保障的影响,其封建领主在地方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奥斯曼帝国在其强盛时期,疆域辽阔,边境线漫长,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如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部落势力等。奥斯曼帝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军事据点,屯驻大量的军队,这些军队实行一种类似屯田的制度,士兵们在戍守之余,会开垦周边的土地种植粮食、饲养牲畜等,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但奥斯曼的屯田与大明边防军屯相比,其宗教色彩更为浓厚,因为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屯田过程中会融入宗教教义的宣传和宗教仪式等,让士兵们在劳作的同时增强宗教信仰,以此凝聚军心,保障边境防御的稳定性,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政策对边境屯田的影响,其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通过宗教手段来强化军事管理和边境守护。
俄罗斯当时正处于逐步崛起的阶段,面临着来自蒙古鞑靼人的长期威胁以及周边一些部落的不稳定因素,在边境地区也有着屯兵戍守和屯田的举措。俄罗斯的屯田方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