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头的铁匠铺生意倒是没受太大影响,毕竟村里人还是得用农具,用锅碗瓢盆呀。不过,有时候来打铁的人也会忍不住抱怨几句这世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一回,村里的老猎户李大叔来让刘石头帮忙打造几支箭头,一边看着刘石头打铁,一边唉声叹气地说:“石头啊,你说这好好的,朝堂上闹这一出,咱这小老百姓的日子虽说没大变样,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啊,也不知道以后还会咋样呢。”
刘石头一边用力敲打着铁块,一边安慰道:“李大叔,您别太担心了,咱就过好自己的日子呗,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呢。”
然而,刘石头不想掺和的事儿,却偏偏找上了他。村里有个在京城当差的小吏,和刘石头沾点亲戚关系,因为在“大礼议”中站错了队,被罢了官,灰溜溜地回到了村里。这小吏心里不服气呀,觉得自己不过是遵循了老祖宗的礼制,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呢,便想拉着村里的人一起,写个折子,向朝廷申诉,表明他们的看法。
他找到了刘石头,想着刘石头在村里人缘还不错,要是能让他帮忙劝劝大家一起署名,那这折子的分量可就重了些。
小吏拉着刘石头,苦口婆心地说:“石头啊,你看我这事儿多冤呐,咱都是为了大明的礼制着想,可如今却被罢了官,你可得帮我这个忙啊,让村里的人一起帮我说说公道话呀。”
刘石头一听,头都大了,他赶忙摆手说:“哎呀,表哥,我可不懂这些事儿,咱就是个打铁的,哪能掺和到朝堂上去呀,您还是找别人吧。”
小吏却不依不饶,继续劝说道:“石头,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事儿关乎着咱大明的根基呀,要是礼制乱了,以后咱们可都没好日子过了,你就当是为了咱全村人着想嘛。”
刘石头被缠得没办法,只好说道:“表哥,您说的这些我真听不懂,我就知道打铁能挣钱养家,这朝堂上的事儿,咱小老百姓哪管得了呀,您就别为难我了。”
小吏见刘石头油盐不进,气得一跺脚,转身走了,边走还边嘟囔着:“你这榆木脑袋,真是没见识,哼。”
刘石头看着小吏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想着,这好好的日子,可别因为这些事儿给搅和乱了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礼议”之争依旧在朝堂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皇帝的态度越发坚决,而大臣们也各不相让,两边僵持不下,朝堂的气氛愈发紧张。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大多围绕着这件事,茶馆里,说书先生都把“大礼议”编成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得听众们或唏嘘不已,或义愤填膺,可到底谁对谁错,大家心里也没个准数。
刘石头偶尔也会跟着村里的人去京城卖些自家打的农具,这一去,就看到了那热闹又有些混乱的场面。街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官员模样的人,神色匆匆,或是满脸忧虑,或是一脸愤慨,仿佛整个京城都被这“大礼议”的阴霾笼罩着。
有一次,刘石头和村里的人在京城的集市上摆摊卖农具,旁边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激烈地讨论着“大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