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宁荣二府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矛盾。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久久无法释怀。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曾经听到过的一段对话。那是贾蓉当着尤二姐和丫鬟银蝶的面所说的一番话:“那府里大老爷如此厉害,可琏叔却还和那小姨娘不干不净呢!凤姑娘那般刚强,瑞叔竟然还想着她的账,这些事又怎能瞒得过我哟!”
贾蓉的这番话语,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荣国府表面的光鲜亮丽,将其内部的肮脏与丑陋暴露无遗。同时,也透露出贾蓉对于荣国府的不满情绪。尽管平日里,贾蓉频繁地出入荣国府,与凤姐和贾琏等人打交道,表现得极为卑微顺从,但实际上,他背地里却做了不少对荣国府不利的勾当。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劝说贾琏在国孝家孝期间迎娶尤二姐这件事。这本就是个极不靠谱的主意,而提出此计的正是贾蓉。当然,贾蓉此举并非完全出于好心,他其实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想要和贾琏共同分享尤二姐。至于贾珍为何会同意这桩婚事,自然也是别有用心。
那么,贾珍对待荣国府又是怎样一种情感呢?陈星不禁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当初,元春省亲之时,身为族长的贾珍满心期待能够得到重视,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元春根本没有留意到他的存在,这无疑让贾珍感到颜面扫地。而后,在端午节的时候,荣国府的家人奉命按照元春的旨意去打醮祈福。为此,贾珍不得不出动众多人手,忙前忙后,好不辛苦。可即便如此,他的付出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种种迹象表明,贾珍对于荣国府的态度可谓复杂至极。既有因利益纠葛而产生的不满与怨恨,又可能夹杂着些许羡慕嫉妒之情。毕竟,荣国府在家族中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关注和优待也更多。而这一切,都让贾珍的内心难以平衡。
贾珍整日里忙前忙后、鞍前马后的精心伺候着,满心期待能得到元春娘娘的青睐,在那节礼名单之中给宁国府留上一份。怎奈事与愿违,当那份众人瞩目的节礼名单公布之时,上面竟然丝毫不见宁国府的踪影!要知道,元春可是出自荣国府啊!
想当初,元春凤冠霞帔、荣耀归来,省亲之举可谓是极尽奢华,整个贾府都因之而风光无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子,却似乎并未将贾家的族长贾珍看在眼里。这无疑让贾珍心中的天平瞬间失衡,一股无名之火在心底熊熊燃烧起来。
于是乎,待到打醮之日,贾珍瞧见自己的儿子贾蓉竟抢先一步去乘凉歇息,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劈头盖脸地就冲着贾蓉发作起来。其实,这哪里仅仅只是因为贾蓉乘凉这么一件小事呢?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贾珍那颗被元春轻视所刺痛的心。
长久以来,荣国府与宁国府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暗中较劲。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而作为贾家一族之长的贾珍,本应肩负起振兴家族大业的重任,以身作则引领族人走向繁荣昌盛之路。可谁曾料到,他非但未能如此,反倒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之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居然还与自家儿媳秦可卿存有不可告人的私密之事。此事在宁荣二府早已是人尽皆知,绝非什么秘而不宣的秘密。
且不说那性格耿直的焦大胆敢当众叫骂出口,即便是其他一众下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甚至连荣国府的那些主子们,同样对这件丑事有所耳闻。只可惜,贾政和贾母皆是极为看重颜面之人,即便知晓此事,也只能佯装不知,私下里暗自叹息罢了。不愿张扬而已。
秦可卿离世后,贾珍悲痛欲绝,决心大肆操办她的葬礼以表哀思。他全然不顾众人劝阻,甚至连王爷专用的上等棺木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拿来使用。当时,贾政深知此举不合礼数,多次好言相劝,但贾珍却一意孤行,丝毫不为所动。
这一举动足以表明,在贾珍眼中,荣国府的地位和意见根本无足轻重,就连贾政这位德高望重之人,他也未曾真正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