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伴随着身上的甲胄叮当作响,距离王帐越来越远的太史慈终于狠狠吐出了一口浊气,他直到现在方才完全缓过神来,今日真是长见识了,原来朝堂重臣与一国之君的博弈竟然如此精彩,虽然咱没听懂多少,但就在那个场面当中,咱觉得大胆喘气都是一种奢侈,刺激,太刺激了,回味无穷啊!
“子义兄,今日未能助你更进一步,此皆乃小弟之过矣,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待昆仑事了后,小弟会再寻时机去找陛下商讨此事,届时一定要把你的国公爵位落实下去!”察觉到异样的齐子原主动打破了寂静,说到底今日之事大部分皆因他私心作祟,太史慈这个导火索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但既然利用了人家,那该给的好处就必须要给,而且以太史慈的能力与品性足可以胜任国公爵位,对方又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收服的第一个大将,多年来跟随自己征战四方无怨无悔,那无论于公于私都应该把这个好处给他才对。
不料闻听此言的太史慈却连忙摇了摇头:“将军之心末将感念,然此事若一味强求岂不就失去了公正二字?他日纵使太史慈爵进一等恐亦难服众,如此爵位取来又有何意义?末将还要回营中督促制肉事宜,先行告退!“
洋洋洒洒一番话,太史慈这会儿只觉得浑身轻松,他明白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公正,也清楚齐子原这么做是为了他好,但他更不想让齐子原因他而去挑衅皇权,两人从微末之境一路走到现在不容易,那些尸山血海已足够难闯,没必要再在这种事上自找麻烦,而且他也不信他太史慈无法靠自己的本事夺取国公爵位,大家都是两个肩膀一个脑袋,谁比谁差啊?
看着逐渐远去的太史慈那高大的背影,齐子原虽无法听到对方的心声,但那份坦荡却如实质般肉眼可见,都说大汉立国后再无君子,那应该是获得大利者皆为伪君子的缘故吧,唉,只可惜坦荡之人难走仕途,希望我这一生能护你们一个周全吧。
与此同时,王帐之内。
眉头紧皱的曹老板早已失去了吃肉丸时的好心情:“奉孝啊,你说子原今日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害怕呗!别说是他,就算我如今站在他的角度上也会感觉到烈火烹油,一个本就功高震主的人现在又要谋取着昆仑仙丹,此事一旦干成,那三军将士们很有可能会只知齐子原之名,届时皇帝又会如何作想?恐怕即使对方忠心可鉴日月亦难逃含冤而终之刑,没办法,皇帝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那人家肯定就要想办法去自谋生路了!
其实方才齐子原为太史慈讨要爵位时郭嘉便已经抵达了王帐之外,只不过他不想坏了对方的好事,故才选择与门口的典韦多聊上一会儿,可听着听着他又发现了不对劲,齐子原的言辞中非但没有多少讨好之意,反而锋芒毕露,颇有主动找茬之嫌,这可太不像齐子原往日之为人了,本着‘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典故,智商高达一百八的郭嘉很快便想通了齐子原意欲何为,但此时乃是大魏前行的重要时刻,君臣互相猜忌更是大忌中的大忌,所以郭嘉才不得不连忙出头缓和局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但郭嘉这个旁观者本就是为了化解干戈方才搅和进来的,那就意味着他对齐子原的品评不能有丝毫的偏袒之意,更不能添油加醋的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这个平衡是真的不好掌控啊!
“回陛下,据微臣所知,太史将军与护国公相交多年,情比金坚,想来护国公应该是为了太史将军所获之爵位而鸣不平吧,毕竟大军若想在战争中取胜绝离不开将士们的舍生忘死,而且皆言护国公对待将士们亲如手足骨血,那护国公为太史将军出头也就不足为奇了!”斟酌再三的郭嘉最终还是选择点到为止,自己说的过于直白难免会让曹老板疑心大起,莫不如来招抛砖引玉,让他自己琢磨去吧,这样更有助于曹老板加深印象。
果不其然,闻听此言的曹老板顿时浮想联翩起来,旁人不服子原的功劳太大了?不可能啊!试问子原做到的事情旁人还有谁能做到?那他们又凭什么不服呢?太史慈?不对!太史慈与子原虽为结义兄弟,但子原这么多年来对朕亦是肝胆相照,怎么会因为些许小事而贸然顶撞于朕?难道与那个不服子原功劳太大的人有关?可他又会是谁呢?子原如今贵为大魏朝堂第一臣子,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谁还敢去贸然仇视于他?嗯?一人之下?功劳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