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教室顿时一静,大家都看了过来。
文人是有傲气的,艺术工作者也算文人的一种。
这种傲气让他们蔑视权威,让他们很多时候不是很好相处,但只要能被他们认可,他们又会表现得“天真可爱”。
就像现在。
讨论的兴致勃勃的时候被打断,无疑是让人很不爽的,不过看到是林麦冬,那份不爽又变成了好奇。
他们刚刚是亲眼看到,林麦冬连串反问将卢学长逼得狼狈不堪,甚至后面开始甩锅。
语言犀利,思维敏捷,能在很短时间里发现卢学长剧本的问题。
这让大家立刻记住了林麦冬,此时看他上了讲台,而且从挎包里掏出剧本,哪怕因为情绪还沉浸在卢学长那个本子的讨论氛围里,却也没急着轰人,想听听他说什么。
“很抱歉打断大家。”林麦冬上来先道歉,安抚一下众人的情绪,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我很想立刻展示自己的剧本,但我知道,大家现在应该没有心情听,所以,我就在这里先解决一下大家争论的焦点。”
未来在社会上混迹许久的林麦冬,很清楚人在社交中的逆反心理有多严重。
想让人听你说话,你就得顺着他们来。
但这种“顺”,不是一味的依从,而是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代入到自己的节奏中。
果然,听到他居然说要解决争论的焦点,台下众人立刻起了兴趣。
“你说说怎么解决?”
“解决不了,一会儿就把你本子毙掉~”
有人在起哄。
林麦冬不以为意地笑笑:“卢川学长本子的立意还是不错的,人性确实不是用一个或几个标签就能表达的东西,以战争为催化剂,展现战争下人性善与恶的交织,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
台下的人连连点头。
90年代的文人就是如此,卢川那种做法,没人认为错。
林麦冬也不可能扭转大家,扭转这个时代的“审美”,只能另辟蹊径。
“我提出卢川学长对人性的刻画不够,学长认为是短片篇幅限制,有同学觉得有道理,有同学觉得没道理,却都拿不出方案,对不对?”
“对!”
这是刚刚争论最厉害的地方,“篇幅限制”、“体制限制”,简直是文艺创作障碍的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