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朝北盟会编》所引史料,两宋之际之人,如郑望之称李纲“急于邀功”,不采用种师道缓战之计,而主持姚平仲劫寨之计。
后诸臣弹劾李纲,亦多言“平仲之战,李纲实使之”。
因郑望之与当时弹劾李纲者皆视李纲为政敌,故其所言不可尽信。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综合诸家之说,指出“李纲主平仲之谋”。
《宋史·姚平仲传》也认为李纲是劫寨战役的主持。
另一种观点认为劫寨是姚平仲的个人行为,与李纲无关。
如李纲自己在《靖康传信录》及其相关奏疏中认定劫寨之战只是姚平仲“急于要功”而擅自行动,与自己毫不相干。
朱熹也认为“劫寨论考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李)纲实不知”,而当时耿南仲等人正在为打压李纲寻找借口,这才说“平仲之出,纲为之谋”。
他认为李焘立论采纳的观点多出自憎恨李纲的孙觌所纪,故其内容大多不可采信。
《宋史·李纲传》亦认为劫寨只是姚平仲的个人行为,与李纲无关。学者赵效宣的《宋李天纪先生纲年谱》同意朱熹的观点。
学者顾宏义认为此次劫寨是钦宗下令实施的,李纲也是主持之一。
经过分析,顾宏义指出,在对金用兵方略上,宋朝君臣存在分歧,当时钦宗不顾敌我双方实际情况,迫令宋军急战,与持重的种师道等人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而李纲在请求将各路勤王兵统一归亲征行营司指挥的建议被钦宗驳回,甚至被分割兵权后,也不再对钦宗坚持己见,指出其急战之误。
因此“宋钦宗的分军措施,及宋朝君臣对金用兵方略上的严重分歧,成为日后姚平仲劫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姚平仲的劫寨行为,由钦宗一己决策。
李纲不仅作为居中主持者,还负有接应救援劫寨兵马之责。
姚平仲只是奉旨行事,而并非如李纲所言,是姚平仲“急于要功”而擅自行动。
李纲出于为自我辩诬等原由,故在《靖康传信录》叙述劫寨之战时虽然较为详细,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回避、隐违,甚至有曲笔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