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叔痤曾任魏将、魏相,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
他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
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着一笔,“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
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
假如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论魏国的成败,公叔痤是应负一定责任。
“公叔痤”之名见《战国策》,其中《魏公叔痤病》中出现的还有“公孙痤”之名。
《史记》则记载为“公叔座”,另记载“公叔”代田文为魏相并排挤吴起之事, 以及“公孙痤”在少梁之战中被秦国俘虏之事。
这几名是否全部指向同一人,存在争议。
“公叔座啊,这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而且还善于发掘人才,着实是不错啊,现在还成为了吴起的副手,这属于是一加一等于三了!”
“而且公叔座可比另外一位魏武卒的统领要好得多,哪一位虽然有将才,但是嫉贤妒能啊,人品差得很。”
“可以挂帅为将,可以担任一国丞相,这样的一位贤才还真是不错啊,至于后面怎么安排,就要顺其自然了,交给治儿吧!”
江彬那是前期不差的人,后期才变坏的人,而哪一位是骨子里就不行的,这样的人自己肯定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