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日李辅国落在我手,我势必将其千刀万剐。”
眼见仆固怀恩兵败,李辅国直接建议太子,说灵州已是大唐国土的治外之地,应下监国旨召封常清、李嗣业、李光弼各带十万大军返朝,商讨对灵州的攻伐计划。太子不敢不从,下旨开始抽调兵力。
因为对李非暂时无能为力,李辅国开始加大了在长安城的搜捕力度,对于之前和李非有所接触的所有人都成了调查对象,大量官员受到波及,一时间人人自危,大理寺,京兆府和刑部的牢狱人满为患。
由于此前屈海和韦坚在朝堂之上一直对李非颇有微词,反而被排除在调查之外。
近一个月的调查下来,除了冤杀了不少官员百姓,没找到任何李非的踪迹,李辅国无奈,这才作罢。
乾元三年夏末,各路人马集结长安,也就在此时,肃宗终于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长安满城素缟,哭声震天,百官皆身披白绫,共赴国葬。
次日,李辅国筹备已久的登基大典便粉墨登场。李豫在李辅国的一手操持之下,荣登大宝,君临天下。
大典完毕,代宗即位,李辅国自恃有翊戴之功,更加的张狂无度,竟然对初登皇位的李豫说道:
“以后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皆可交由老奴来处理。”
李豫当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慑于李辅国兵权在握,也不敢公然反对,只得委曲求全。朝中大小事务皆交由李辅国一锤定音,并尊称李辅国为尚父,封李辅国为中书令,掌管政事堂。
李辅国由此更加肆无忌惮,竟然敢直接越过代宗私下圣旨,而此时的韦坚就像消失了一般,门下省的官员也全部缩头藏脖,无人再敢封驳诏令。自此满朝都是李辅国的影子,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在此期间,李非在庆州原州搜索多日无果,无奈只能返回灵州。
接着就收到了肃宗殡天,代宗即位的消息,对此李非并未觉得意外,心中未起太大的波澜,只是李季卿已经一个月没有消息,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李非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