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白菜余桶,怨境诡异

可余桶这个药材商贩就不这么认为,大概二十年前,白河县的药田闹虫灾,一阶药材全县短缺,尚药局的人去药田收药材时,发现种植药材的人手中根本没多少药材。

这事不对劲啊,虫灾虽然有,但县里也是果断采取了措施,找来专业的灵植夫,施展灵植夫特有的法术,去除害虫过的。就算灾情较为严重,减产个四五成最多,怎么可能像现在连一成都是勉强才收上来?

尚药局上报县衙,县衙派人打探消息,才知道是有药材商贩来收走了,这个商贩就是余桶。他很绝的,官府的药田特意留了一成,其余全部私下里被他收走,收的价格比官府还便宜。

便宜那些人为什么会卖给他呢?那是因为官府租给种药材人的租金,是按当年的药材收成的百分之二十来收。而一阶药村官府的收购价格,一般是定在让一阶药材有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利润,扣除租金后,这样种药材的人可以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收成。

这样已经比普通百姓种粮食要有收成多了,可是余桶这一操作,会让种药材的人白得一笔钱,自然有人利欲熏心下会答应。而且这样的人很多,他劝那些种药材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比白菜还便宜的,不是叫药草,而是叫杂草。你们辛辛苦苦种药材,大头怎么能让官府那些贪官赚去,你们自己只赚白菜价?

那一年白河县的白菜,一百斤二十文,那年一阶药材中价格最低的是积雪草,和今年差不多价,是三十文一斤,贵的一阶药材,一百二百多近三百文的也有不少。

换句话来说,在余桶眼中,一斤0.2文的白菜,约等于一斤三十文的积雪草,这一等于,直接扩大了整整最少一百五十倍,你说这是不是人才,绝啊。

就算说的是利润,劳力方面一阶药材大部分和种菜是差不多的,只是需要药田,所以限制了一定规模,而且产量一阶药材因为灵机潮汐的缘故,只要不被破坏,甚至比白菜的产量还高。

一百的白菜利润算一半,也才十文。拿一阶药材中价格最低的一百斤积雪草来算,利润算最少的百分之十五,也有四百五十文。

同样重量的利润最少相差四十五倍,这是赚白菜价吗?陈建方说到这很气愤。

陈建方说到这里的时候,都不得不佩服,商贩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炉火纯青,商人逐利的时候,能干的事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所以一般的百姓是做不了商人的。

但就是有些人,听到这的时候还感觉对啊,他们只要感觉只要自己得利,别人再胡言乱语,都不用反驳,顺着对方说的话做就行了。可是这样真的会最后得利吗?

县衙找到了证据后,自然是要采取行动的。那一年,租官府药田种药材的人,全部丧失了以后再种的资格。而且所属家庭五代之内不能再种药材,也不能再出任官吏。就这两点处罚,那些种药材的人都受不了,因为不能种药材只能种庄稼,种庄稼他们每年养活一家人都是要抠抠搜搜的,这怎么行啊。

但请求没用,官府的人说,没有没收你们之前所得的钱,都要感谢县尊宽宏大量。

而罪魁祸首余桶,家产全部抄没,人被拉去菜市场腰斩,据说死之前,还在高呼,“卖的比白菜还便宜的,不是叫药草,而是叫杂草!”

有些人就这样,死性不改,就是不承认有罪。

腰斩后的尸体原本是要扔焚尸炉里的,可当天晚上尸体却失踪了。

只到前几天,城里有不少百姓的门被人敲开,有人拿着一个白菜,和一把积雪草,向人询问,“我这一个白菜,和这一把积雪草哪样更值钱。”而被他问过的百姓,目前记录的有八家,全部无一例外都失踪了。有个乞丐看到对方询问,还认出对方的面容,就是余桶。因为这个乞丐,就是之前被他骗去,向他卖掉药材的种植药材的人。

目前为止还没有武修受难,或许从这可以推测,这个人僵诡异在怨境诡异中,也算是比较弱的,所以还没找武修。但这也只是可能,或许早就有武修受难,只是没被人发现罢了。

陈建方离开了,这个诡异出现后,巡捕司有得忙了。主要是这诡异对百姓有很大的危害,一般情况下,有人敲门总会去开的,谁知道敲门的会是诡异。

县衙除了让坊正在各自区域,传达近期不要轻易开门的通知外,也加强了巡捕司的巡逻。

陈建方做为巡捕司里老资格的捕头,被巡捕使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此事。一方面陈建方在猎妖堂那边发了协助巡逻的任务,一方面组织巡捕司里的捕头和捕快,让他认为可信任的力量负责一些比较重要、敏感的地方巡逻。

李长年回到家,把这事和父母也作了交待。

“别轻易开门,就算开了门,看到有人拿着白菜,直接关门就好。据陈叔说,目前有两种方可能规避这个诡异,一种就是我说的看到后直接关门。还有一种如果是在走路途中碰上,被诡异询问,那就当成没看见,用手闭着耳朵迅速离开,不要让他把话说完而你又都听到。”

李宏壮和徐淑兰听后相视一眼,点头同声道:“好,我们知道了。”

从这天后,李长年就感觉路上的气氛都怪怪的,人僵诡异还是有些厉害,巡捕司连着排查了三天都没有结果,这三天每天都有两到三户居民失踪,据住在边上的人说,他们都听到了敲门声。

最后陈建方又请出一位青章捕头,可连追了几次,都能听到人僵诡异的嘶吼,但就是找不到对方的藏身所在。

这一天陈建方到李长年这里,上次那个储物袋李长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