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来报,匈奴来犯。

得知这个消息时,李渊的脸色有些阴沉。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他早就知晓会有外敌侵袭,毕竟老将军凌靖岳曾经叱咤风云,可边塞能用的名将只有他这一位。

凌怀瑾更是外强中干,小心思不断,天赋却没有多少。

凌靖岳身体有恙,后来发展成重病不治,凌怀瑾没有领导凌家军的本事,匈奴的领地与他们邻近,对于边塞的情报掌握极多,找准了时机,他们便开启了进攻。

李渊对此有所预料,还专门派了人手防范,可人算不如天算,这辈子外敌来袭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他可以总结出一些缘由,譬如凌靖岳如今早已重病不治,处于活死人的状态,边塞一团乱;譬如凌怀瑾还在跟凌家军的其他人抢夺权力,甚至居于下风;譬如脱离了凌靖岳的管辖,有一群有心之人,看出凌怀瑾能力有限,打算另投明主……

总之,有了李渊在其中的掺和,一些事件已经悄然改变。

李渊承认自己并非是神仙,无法处处算准时机。

这一次,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原因无他——他作为一国之君,上辈子能为江山社稷呕心沥血,这辈子他同样不可能对于外敌侵犯,充耳不闻。

更何况,他一生辉煌的起始点就在边塞,若不是边塞给了他起步的机会,或许他就无法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高度。

他的情怀和从小培养起来的价值观,不允许他对于外敌侵犯国土还保持着视而不见的状态。

所以,他才会专门安排了不少人手,观察着匈奴那边的动静,随时给他来信。

既然外敌来犯,这一次他必定要去援助。

可是,李渊没有忘记刚刚生产完的妻子。

原本,他的盘算极为周详缜密。

他预料到外敌会来袭,所以才会提前派了叶云承带人前去支援,只要外敌晚两个月进攻,他就可以带着沈知霜一起赶路。

上次夫妻谈话,他就说过要带着沈知霜和孩子们南征北战——他的想法不是假的。

后来找大夫详细询问,他才知道新生儿不能跟着长途奔波。

既然新生儿脆弱,那便就近把孩子们送到他所建立的秘密之处养着,只带着沈知霜去,能随时看着她,他多多少少能安心一些。

可他没有料到,沈知霜的生产那般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