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导师见面会

牛奔马啸 马克D吐 3471 字 24天前

“成仿吾和郭沫若是好朋友,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后来在咱们瀛洲国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很有见识的教育家。”乔增德解释说。

张燕玫觉得他的神情也不是在说什么仿,乔增德似乎是要让学生明白,他和成仿吾、郭沫若、新文化运动、教育家有某种密切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挺让他骄傲。

但是乔增德很快又继续说下去,张燕玫来不及思考,就听到乔增德提到了“张学良”。

“张学良”是外国史的人名,瀛洲和中国一衣带水,张学良确实在朝北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乔增德提到这些历史课本上的人名时,不是以知识的亲近态度在讲,张燕玫差点以为这位“张学良”就曾经和乔增德喝茶聊天,就像现在他们几个学生见导师一样,那么熟稔。

“你们看到的历史教科书全都是假的。啊?呵呵呵。”

乔增德暂停一下唇齿,眯起眼睛观察了一下几位学生,想从学生脸上寻获一点听到他的创见时被颠覆的惊诧。

张燕玫正要认真听一下历史教科书假在哪儿,乔增德已经以“你们这些学生就是太无知”结束了这一话题。

三个学生坐在沙发上,讪讪地,羞愧地连面面相觑都不能了,名校硕士一年级的新生,满怀新生活希望的新生,被“无知”这两个字深深羞辱到了,心里的憧憬还没有开始即转为自卑。压力不是动力,更不会自动转成动力。

张燕玫觉得自己的腰背开始僵硬,但她为了保持礼貌,还是端正地坐着。

乔增德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他带着腼腆谦逊的笑说:“但是也不要气馁,知耻而后勇。”乔增德打一棒,再填一颗枣,“我是在南湖师范大学的名校氛围中读的书,接近历史,勤读苦读狂读,黄金一代大学生,天之骄子嘛。”

这枣得填到自己嘴里才能嚼出甜味儿。

学生牛莉莉及时地说:“老师真厉害!”

牛莉莉说出这句话,顺便捎带了一个崇拜甜腻的表情,像女儿崇拜父亲一样。

或许也有一点儿“女人”对男人的心思?张燕玫思考着。

她尽量描述客观的声音本色,白描的、没有修饰的,以防被人说这只是“主观”“感受”。一旦被冠以“主观”“感受”,那张燕玫和她的话就将置于被审视的处境,徒费口舌。可张燕玫没有办法精准描述笑容的角度,声音的音高。

“有电影就好了。”张燕玫说,“电影应该给这两个人的表情以特写,那样就一目了然。”

张燕玫想,教育不就是为了不让人这样说话吗?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不更是为了不让人以这种神情这样说话吗?

张燕玫从未违逆过自己的心意去谄媚过什么人,从小到大当班长,她尊敬的老师是以德服人以教服人,对老师的感激与尊重都是放在心里的。她如果真正喜欢哪个老师哪个人,她会由衷赞美;如果是为了鼓励沮丧的人,她也会赞美;但是,如果赞美是用来取悦他人,尤其是老师,那和阿谀奉承的界限在哪里?

在张燕玫心里,这种崇拜、赞美是佞人之为,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真正的教育恰是反对这种作风,就算是朋友之间也应友直、友谅、友多闻,良师更需要这样啊。

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还有“性别”因素的关系,张燕玫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有点教养与骨气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何况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何况是女生!

女孩子费劲心力到名校,不单是为了这一纸学历,我们整个过程靠的不是这样的谄媚,是拼命的实干啊,我们来到这里是来学真本领的,不是来学低三下四三从四德的!如果要来谄媚,何必读硕士呢,在家修女德就是,还不花学费!

张燕玫心里已经生了气,出于礼貌,她竭力克制自己反驳的冲动。

乔增德不愧是文学教授,他毫不客气毫不掩饰地指出:“呦,这位同学还不服?!”随后,连缀上一个自以为憨厚宽厚的“呵呵呵”。

张燕玫那个时候当然也未曾预料到,不要说硕士研究生,就是博士研究生,就是副教授、教授,这种表情这种语气也不稀奇。她在未来几年的学习中,刚才的一幕千百次地上演。

张燕玫深深地感到愤怒、沮丧、失望,她尤其不喜欢女孩、女人在男人面前流露出这种下作气,如果是出于策略性的迂回,那这是女性的智慧,但为什么这些人会主动送上自己的媚笑呢?

在这位教授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别扭、拧巴、充满敌对的猜忌,但每个人笑靥如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这里的每一个人“自愿”变成假人,男的是假人,女的也是假人。教书育人的地方,尽是假人。

乔增德口中的每一个“无知”也让张燕玫不舒服,纵然人应该直言不讳,但一个教授第一次见学生,就如此直白地把一个很严重的词轻易地盖在学生头上,张燕玫还是不服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想,学生在一个教授面前无知是多么正常,正是因为“无知”,所以才努力读书继续学习。这世界上就算再博学的人也是“无知”的,一个人如果只说他自己懂得的东西,那别人都是“无知”的,那他岂不是永远正确?

张燕玫敏锐地觉察到,不是学生“无知”,是教授毫不掩饰的傲慢。是教授对学生的傲慢,是男性对女性的傲慢,是爹对孩子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