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每做好一个木构件,就扔给男人们当样品,照葫芦画瓢,批量生产。
男人们或许不擅长编织,干木工活那可是一等一的好手,以前没有陶器,部落里的碗啊勺啊,还有各种精致的木制玩具,都是他们一刻一划精心雕琢出来的,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众人拾柴火焰高,身体的疲惫被兴奋的情绪冲淡。
这个暖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暖天都要辛苦,自开春以来,他们就一直在忙碌着,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但这是值得的。
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收获了回报,他们住上了温暖的竹屋,田里的粟苗长势正好,湖中有数不清的鱼等着被捕捞,以后还能穿上轻薄舒适的布衣……
这些改变都是实实在在,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而且不是大自然给予的,是通过他们的双手实现的。
他们终于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都低估了自己,原来人可以做到这么多在以前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原来生活不仅仅是活着,还有创造!
众人跟打了鸡血似的,嘿咻嘿咻的一直干到深夜。
一周后,第一批共十二套腰机如期交货。
林郁在营地里预留的空地上开设史前纺织培训课,先把薄荷、鸢尾、青蛇等擅长纺织的女人召集起来,培训第一批“纺织女工”。
比起她捣鼓出来的简易织机,腰机自然先进得多,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织布说白了就是把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无论是腰机、踏板织机、斜织机、多综多蹑机还是近现代的纺纱机,万变不离其宗。所改变的,无非是怎么更快更好地拧成线,怎么从两个人合作到一个人手脚并用地使经纬线相交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要明白了原理,学起来就很快。
女人们席地而坐,脚像做瑜伽一样伸得笔直,按照林郁的指示“安装”好腰机。
所谓安装,其实是让木构件处于正确的位置,并且穿上经线,将木构件连接起来。卷布轴的一端系在腰间,另一头固定,形成经面的张力。通过织布者腿部支撑经轴,可张紧织物的同时,控制织物宽度均匀。
女人们很少采用这种坐姿,何况腿上还放着一堆木头,不禁面面相觑,都觉得别扭。
巫师大人却很淡定,体态舒展,似乎早已习惯这种坐姿,而且……她的腿好长啊!坐下来后更明显了,比旁人长出一大截。
腰机是最原始的织布机,在中原地区早已被更先进的织机淘汰,但在我国黎族、佤族、侗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还流传着腰机技艺。
林郁以前去实地考察过,还参加了佤族新米节上的腰机织布比赛呢!
她很耐心地教女人们如何运用腰部的力量,如何协调手脚,如何利用提综杆、分经筒和打纬刀,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线、前后打紧纬线……
如此循环往复,经线和纬线便渐渐交织成布。
女人们起初必须全神贯注,才能保证手脚腰部的配合、穿经引纬的顺利不乱,织得非常慢,后来渐渐熟悉这套流程,便有条不紊,气定神闲,甚至可以一边和旁人说笑一边织布!
腰机虽然构造简单,但已经具备完整的织布机功能,效率比以前的半成品高多了,现在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出产出一匹布来!
当然也有缺点:用腰机织出来的布,其宽度因为人与机结合的尺度,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概只有四十公分。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织出来的布本来就要通过缝合才能变成衣物、变成被品,若是宽度不够,把几块布缝合在一起就行了。
随着一匹匹布被织出来,一件件布衣也被缝制出来。
第一批布衣自然是分给了天空祭司、巫师大人和各部落的酋长。
其中张、林二人分到的是用苎麻为原材料的衣物。
苎麻纤维具有吸湿、散湿快以及耐磨、热传导性强等特点,且脱胶后洁白而有丝光,制成的衣服好看、凉爽、易洗,非常适于纺制夏季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