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通灵宝玉”为鉴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看了这一段,归妹忍不住赞道:“余最服者,便是虞山公这写人的外貌,明明是写的黄台极,看面上却真的似在写个女儿家。”

众人都笑,归妹再道:“这头上一个鼠尾辫,改成一个漆黑油光的纂儿,确乃神笔!”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

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

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

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妈安,别的姊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再看了这宝玉的打扮,归妹摇头道:“只这衣服,便是皇帝规制,不怕人看去?”

虞山回答:“世人看书,皆不爱看这衣着打扮,况且就算看过,又有几人能看明白这是皇帝规制?”

归妹道:“也只有虞山公这礼部尚书有此功力,不过只这一个秋香色,便是只有皇帝可穿的,如何隐瞒得过?”

虞山道:“小说而已,不需我说,别人也会替我辩解,此游戏笔墨耳!哈哈哈哈!”】

大家还是不太确定,不过好在外人不知道这书是谁写的,就算看出不妥之处,也没什么大碍。

便继续看: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

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

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左为犭,右为亢)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通灵宝玉正面是: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