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项目启动
鸿盛理工大学物理系每年培养200人,现在已具备从大一到研究生、博士后的储备人才。
再加上从各地聘请的海归和轩辕国内专家,已有各种核物理研究人才二千人以上,超过国内任何一家科研机构,除了没有仿星器和托克马克装置,其他设备都是最先进的。
还有张冲志这个外挂一样的人物存在,基本不需要再从外面聘请人员,让西南和肥城两个研究院出五到十名人员,真是为了照顾这两个单位。
仿星器是由斯皮策提出,要仿照恒星球内部那样的高温等离子体。
仿星器也是一种环形磁约束装置,与托卡马克的同类,不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角向场是靠外加的螺旋型绕组来产生。
螺旋绕组就像一个沿着轴向拉伸的螺旋管,产生螺旋形的磁力线,它和环向线圈所产生的环向磁力线耦合构成一个螺旋型的总磁动线,以达到为环形装置提供所需要的旋转变换磁剪切和平均磁阱。
现在仿星器最先进的还是东罗马国的螺旋石,已经实现等离子体脉冲持续30分钟的时间,让人类的受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有了希望。
张冲志领导的这次可控核聚变计划就是采用仿星器。世界上几种最先进的研究核聚变装置,张冲志都研究过,并且都有相关的实验数据。
它们是螺旋石、长岛国LHD、JT-60U,新陆国TFTR和现在的托卡马克装置,西洲的JET,以及轩辕本国的EAST和H-M装置等。
这些研究可控核聚变装置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分别取得过一定的成绩。
西洲JET装置以其D形环向场线圈、真空容器以及大体积强电流等离子体区别于其他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它实现了功率增益因子Q=1.25,实现了首次核聚变的能量输出大于输入,从实验上证明托中马克装置实现受控核聚变发电具有科学可行性。
长岛国JF-60U做到功率增益因子大于1.3,轩辕国EAST实现了大于4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还实现了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0秒,H-M实现了1.5亿摄氏度条件下的等离子体运行。
所有这些装置和探索,都为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积累大量的经验,也都迈出坚实的一个个脚印。
特别是螺旋石装置实现了等离子体脉冲持续30分钟的成绩,让人类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鸿盛集团可控核聚变指挥部内,一场会议正在召开,会议由张冲志主持召开,参加人员有刘同桂、王喜良、诸葛星空、墨飞天、鲁纯青、孙晓络、西门星宇等四十多人参加,会议的主题就是超级仿星器的研制和生产。
刘同桂说:“我这些天仔细研究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发现鸿盛超算中心储备了巨大的数据量,足够支撑我们的前期工作。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实现第一类核聚变,就是氘和氚之间发生的聚合反应,它会产生氦并放出一个中子,这是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的一个聚变反应。
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也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