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按照他的手指触感,现在这100纳米粗糙度的镜片,真有点“粗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冲志花费一个晚上的时间,利用黑星的放大效果,利用纯手工,对镜片进行了精细打磨,使整个镜面的粗糙度达到0.5纳米,而且与理论抛物面几乎达到一致,成为多少年的经典。
接着玻璃厂利用最先进的镀层技术,在镜面上镀上一层50纳米厚的银原子膜,再加上一层25纳米厚的氟化物。
银膜稳定性好,但是易氧化,采用氟化物保护,对于红外光、可见光的反射效果好。
而且由于镜面的平整度达到0.5纳米,所以对极紫外和X光线反射效果很好,也可以进行观测和曝光,这将石申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范围,由红外光、可见光延伸到极紫外光和X光线范围内。
镜片也达到同样的精度,再加上改正镜,目镜都远超人们的想像,让严明复非常无语,他不知道这样的一架太空望远镜最后的观测效果会怎样。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最后的效果最少比哈勃高两个数量级,韦伯的一个数量级以上。
看到暗星的等级就连42米的极大南方天文望远镜也难望其项背,这是技术优势的碾压,难以超越。
接着引力挥测器的分散镜、反射镜、激光发射器等关键光学镜片,张冲志都亲自出手进行了优化。
另外为了增加惯性,有利于系统平衡,将每面镜子的直径加大,质量加大到60公斤,这里面又需要超高的加工精度。
石申太空望远镜和张衡太空引力探测器,在发射上太空,进入正常观测后,每天会产生几TB的新数据,如何存储、分析这些数据,处理这些数据,这需要有一台强大的AI电脑。
所以每台仪器都配备上一台小型超级计算中心,采用450mm大芯片组为处理器,计算能力达到小型超算,保证整台仪器的顺利操控,还要兼顾能源供应。
随着研制进度的进行,国家天文观测台台长南建国来到鸿盛理工大学,进行参观学习,王喜良、张冲志、欧阳文远、周自远等人进行接待。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石申望远镜和张衡探测器将与国家天文观测台分享数据,国家天文专家学者也可以来鸿盛大学天文系参观学习,鸿盛大学学生教授也可到国家天文台实习、参观学习。
没想到拓宽了学生的实习空间!
每日稳定更新4000+,求支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