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252)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合。时至大宋仁宗年间,朝野上下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却暗流涌动,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日,汴京城内发生了一桩离奇命案。死者乃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名唤苏婉儿,家中颇有资产,平日里乐善好施,深受邻里爱戴。然而,这位善良的女子却在自己的闺房之中离奇死亡,尸体被发现时,面容扭曲,双目圆睁,仿佛见到了什么极为恐怖之事。

此案一出,汴京城内人心惶惶。开封府尹包拯闻讯,立刻命南侠展昭带领王朝、马汉二人前往调查。展昭一身白衣胜雪,手持宝剑“巨阙”,英姿飒爽。王朝、马汉二人亦是武艺高强,忠诚可靠。三人领命后,即刻动身前往苏府。

到达苏府后,三人先是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查。屋内陈设整洁,并无打斗痕迹,门窗紧闭,似乎并无外人进入的可能。然而,当展昭目光扫过苏婉儿的尸体时,却发现她的颈部有一道细微的红痕,若隐若现,不似普通勒痕。

展昭心中一动,立刻命人请来仵作进行验尸。仵作一番检查后,确认苏婉儿乃是被一种极为纤细的丝线勒死,这种丝线极难察觉,若非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发现。

“如此纤细的丝线,竟能杀人于无形?”包拯听闻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

“大人,此案定有蹊跷。”展昭拱手道,“卑职愿前往调查,定要将真凶绳之以法。”

包拯点头应允,展昭三人随即展开调查。他们首先走访了苏婉儿的邻居和亲友,试图从他们口中获取线索。然而,众人皆言苏婉儿平日里并无仇家,且与人和善,实在想不出何人会对她下手。

线索似乎断了,但展昭并未气馁。他带着王朝、马汉二人再次回到苏府,对现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勘查。这一次,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苏婉儿的闺房之内。

闺房内,花香袭人,珠帘轻垂。展昭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上。梳妆台上摆放着一只精致的玉盒,盒盖微开,露出里面的一团漆黑之物。

展昭心中一动,上前细看。只见那漆黑之物乃是一团头发,发丝细如蚕丝,黑如墨玉,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幽香。展昭心中明白,这定是那纤细丝线的来源。

“大人,卑职发现线索了。”展昭立刻命人将玉盒和发丝带回开封府,交由包拯查看。

包拯接过玉盒,仔细端详着里面的发丝。他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突然问道:“这发丝可有特殊之处?”

展昭答道:“卑职发现,这发丝细如蚕丝,且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似乎并非寻常之物。”

包拯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他命人将发丝送去京城最有名的织造坊,请那里的师傅辨认。织造坊的师傅一见发丝,立刻认出这是用一种极为罕见的植物——墨丝草编织而成。这种植物生长在极北之地,极为难得,且其编织成的发丝坚韧无比,细如蚕丝,常人难以察觉。

“如此说来,这发丝定是那凶手之物。”包拯心中暗自思量,“只是,这凶手究竟是何人?又为何要对苏婉儿下手?”

正当包拯陷入沉思之际,展昭突然来报:“大人,卑职在苏府后院发现了一处密室。”

包拯闻言,立刻起身前往。密室之内,昏暗幽深,只有一盏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展昭手持火把,照亮前路,引领着包拯和王朝、马汉二人进入。

密室内,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古书。包拯上前细看,只见古书上记载着一种诡异的法术——摄魂术。这种法术能够控制人的心神,使人如同傀儡一般任人摆布。

“摄魂术?”包拯心中一惊,“难道这凶手竟会使用如此邪恶的法术?”

展昭点头,道:“卑职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只是,这密室之中并无他人,那凶手究竟身在何处?”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展昭立刻警觉,拔剑出鞘,护在包拯身前。只见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突然从暗处冲出,手持利刃,直奔包拯而来。

“大胆狂徒,竟敢行刺包大人!”展昭大喝一声,挥剑迎上。剑光如电,与黑衣男子的利刃相撞,发出清脆的金属之声。

二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王朝、马汉二人见状,也立刻加入战团。一时间,密室内剑光闪烁,刀光剑影,好不热闹。

然而,那黑衣男子似乎并不恋战,斗得几个回合后,突然虚晃一招,转身逃去。展昭三人紧随其后,一路追出密室,来到苏府后花园。

后花园中,月色如水,花香袭人。那黑衣男子身形矫健,在花园中左闪右避,展昭三人一时竟难以追上。

“哼,想逃?”展昭冷哼一声,足尖点地,身形如同一只大鸟般腾空而起,直追那黑衣男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