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182)

包拯走过提刑司大门,深吸一口气,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倾洒在青石板上,似乎一切都在这个时刻显得安静而悠远。然而,他的心中却难以平静,最近发生的一起命案,带着疑云重重,直让他感到事情并非如表面般单纯。

案子发生在杭城的月影山庄,受害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柳如烟。听闻她身材窈窕,肌肤如凝脂,容貌则如花似玉,才华也不俗,雅好琴棋书画,被誉为“杭城第一才女”。但就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却惨遭毒手,死于自己的闺房中。她的死因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巫蛊术,这是东方邪术的一种,能让人于无形中丧命。

包拯踏入月影山庄,四周静谧得令人窒息,唯有微风拂动,带来一丝阴寒之气。房门揭开,薛家的长老薛俊眼中满是恐惧,连连说:“包大人,请您务必查明真相,若不如此,整个杭城都无法安宁了。”

包拯微微点头,经过一番细致的询问,终于将案情理顺。柳如烟的死,错综复杂,死亡的时间恰在她的生日庆典前夕。所有前来庆祝的宾客都成为了嫌疑人,包拯决定先寻找一些直接的证据。

展昭随即加入查案,推理道:“想必那天晚上的事情,还需要问问柳如烟的贴身婢女小梅,她在场,必定知晓不少内幕。”小梅看到包拯,浑身颤抖,面色苍白,似乎对主人的死仍存有阴影。包拯柔声问道:“小梅,你们平日里可曾见过可疑的人?”

小梅脸色一变,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忙附耳低声道:“回大人,前一晚我看到一个黑衣人潜入过月影山庄。”包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想:“此人定与案情有关。”于是,包拯与展昭决定深入夜色寻查黑衣人的行踪。

在夜深人静之时,展昭与包拯在月影山庄周围的小道上重点巡查,终于发现了一丝可疑的痕迹。地上隐约留有一个纤细的脚印,似乎是女子所留。包拯心念一动,联想起小梅所说的黑衣人,难道这名女子与此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次日,包拯前往柳如烟的闺房,发现床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用血写着几个字:“我恨我恨!”显然,这与小梅的早先证词相悖。包拯内心警觉,这是否意味着在这个案件中,除了黑衣人,还可能是另一个仇恨的灵魂存在?

经过一番审讯,小梅终于崩溃,喝着茶的杯子手一抖,茶水洒在地上,碎裂声响起,似乎也让她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暴露出了重大的秘密:“大人,我其实知道更多……那黑衣人,正是柳如烟的情敌,名叫红衣女子,她想要报复柳如烟!”红衣女子身材高挑,颇具吸引力,却因一纸情书和柳如烟之间的争执,引发了无可回避的悲剧。

包拯的脑海中迅速回放着信息,红衣女子与柳如烟的宿怨,随后可追踪的线索似乎在指向一个更高的黑幕。于是,包拯决定会见红衣女子,可能会有新的启示。展昭与包拯一路潜行,终于找到了红衣女子的住处,一家小酒楼。

酒楼内,红衣女子轻纱似的红裙随风轻舞,面容妖媚,但眼神中透着一股阴险。包拯不动声色,暗中观察她的举动。展昭上前搭话:“姑娘,最近杭城受一奇案之扰,死亡之人正是柳如烟,你可知道她的死因?”

红衣女子面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嘴角挂着一抹轻蔑的笑:“她的死与我何干,真正的仇恨已逝去,她的悲惨结局,恰是她贪婪的代价。”

包拯心中一震,觉得这言语似乎蕴藏着更深的含义,他不禁问道:“可否道出个中原因?”红衣女子冷冷一笑:“柳如烟自有她的不幸,但她爱得太过,最终却无人能解她的孤独。”

包拯静默片刻,决定不再纠缠这些伪善的言辞。他与展昭离开了酒楼,心中却一直在思索案件的最后一环究竟如何。猛然间,忽然想起了那句“我恨我恨”的话语,难道柳如烟与红衣女子之间的恨,除了情爱,还隐藏着另一个黑暗的秘密?

经过一番调查,包拯终于查到红衣女子的背景,得知她与一位东洋巫师有过密切的联系——这位巫师以邪术闻名,肆意操控生死,正是案件的关键所在。包拯决定以此为突破,逼问红衣女子与巫师的关系。

在长官府的审讯室中,包拯直言不讳:“红衣女子,你与东洋巫师的关系是什么?你是否参与了柳如烟的死?”红衣女子面色铁青,嘴唇微颤,不肯承认,但她的神情中流露出一丝恐惧。

经过包拯的耐心劝导,终于,红衣女子屈服。她终于承认,自己之所以与巫师交往,是因为试图借助力量报复柳如烟,却未曾想巫师钻了空子,利用她的愤怒,最终导致了柳如烟的惨死。

包拯感觉案件真相似乎浮出水面,但他仍需证据。这时,公孙述从幕后支持,手中拿着一封信,正是巫师留下的证据,信中详细记录了其使用巫蛊术的种种细节。包拯凝视着这封信,决意找出巫师的下落。

包拯、展昭、马汉等人潜入了东洋巫师的住处,斗智斗勇。在与巫师的对峙中,巫师面色苍白,试图用邪术来反击,但却被展昭敏捷的身法躲过。局势也急转直下,最终包拯拿下了巫师,得到的证据彻底撕开了这个案件的真相。

最终,真相大白,巫师因使用邪术而罪无可恕,红衣女子因受骗上当,心中仍存怨恨,但她也明白,这世间终归需要公道,包拯的刚正不阿将永远铭刻于杭城人民的心中。

案件结束后,青石板路上,月光又如水一般倾洒,包拯与展昭一同走在回府的途中,心中都无法平静。人世间的爱恨交织,这次奇案的背后,鲜血淋漓,究竟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仇恨的误解,每个人都在这个复杂的命案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在包拯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案例的结束,更是对这个世界善恶因果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