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镇政府大院,三楼镇长办公室。

办公桌后的陈东莱用钢笔在面前的文件勾画了一阵,随即把手中的材料递给了站在桌前的曹海洋。

“结构清晰,逻辑通顺,用词也很考究,看得出来平时有关注中央和省里的文件。”

陈东莱毫不吝啬地表达着自己的赞赏。“谁是主笔?”

曹海洋马上抢先答道:“镇长,大部分是章兰同志写的,我只负责收集材料和提供案例。”

章兰面色一红,显然是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不足挂齿。”

陈东莱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茶杯轻呷一口。“小章同志,文字工作是大事,不要忽略了宣传口的重要性。”

不论搞出了再好的政绩,只要没有知名度,那就等于完全没搞————跟个闷葫芦一样把东西遮起来,谁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

都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陈东莱觉得这句话还差点意思。实干固然很好,但宣传也不能放下,仕途上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行。

就拿老领导王藏锋为例,他只是在永安县县长的岗位上干了三年,就连续在中央媒体上发了四五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曝光率都不低。

听说他最近还在托宣传部门的关系,想在《人日》上发表一篇介绍永安经开区招商引资经验的材料,为自己接任县委书记造势。

“无功不受禄。”陈东莱笑了笑,对章兰说道:“如果能成功在江安日报上发表的话,可以把你的名字一起署上。”

“镇长,这未免……”章兰受宠若惊地说道:“我身份不太够,直接署名会不会不妥当?”

她知道很多大报纸都在限制投稿人的身份和级别。除了特殊原因的约稿,很少有一般科员的稿件能在省级媒体上发表。

“不要紧,我来处理就行。”陈东莱用和缓地语气解释内情:“就当作是期刊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关系。”

他完全不担心这篇文章有被拒稿的风险。因为在之前的绿源集团投资签约仪式上,他已经和江安日报的一个知名记者交换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