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正在运行发出轰轰响声的马弗炉。
阎庆俞的手心微微出汗,既紧张又兴奋,虽说这不是他第一次一起进行实验,可却是第一次得到《科学新闻》的认可!
补充高温实验,说白了,就是补充说明而已。
这足以说明,他们的实验已经达到了《科学新闻》的发表水平!
前世没有机会,可现在,他竟然有机会在这个世界着名的杂志上,留下自己的名号!
纵然他对科研没有太大的兴致,可这成功后的喜悦,却是一分都没有减少!
甭管这课题是怎么来的,既然眼下世界没有,那便是他们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孙业同,本身就属于调整期的他,更是跟的紧。
自家老师主攻方向是航空航天,对近地材料的指标了解的没有孙业同细致,再加上专业的对口以及能课题能达到的高度,使得孙业同展现出来的精力,比阎庆俞这个课题创作者的劲头都大!
实际操作下来,在这二人开始加入之后,孙业同的贡献远要比他与自家师父更大!指标的深入研究、下探,可以说都是孙业同教授带着人攻克的。
自家师父主要负责发散思维,帮着拓展思路,毕竟指标细化的越深,其实越靠近精密数据,而这个,就到了自家师父的领域范畴。
二人同心协力,反倒显得阎庆俞在后续的实验里,存在感没有那么强。
不过眼下,到了这最后的关头,看着众人尽皆一脸期盼的看着运行中的马弗炉,他的内心,也逐渐充满了对未知结果的期待!
30 分钟后,温度达到了设定值。
孙业同戴上厚厚的隔热手套,缓缓打开炉门。
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伴随着高温热气,让人有些睁不开眼。
众人凑近观察样品,只见样品表面微微泛黄,颜色发生了一些变化。
“看起来初步的反应还不错,不过还得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的变化。” 孙业同说道。
拦住准备上前取出样品的自家研究员,孙业同亲自将样品取出,放在一旁的工作台上冷却。
张景坤走到一旁,坐在学生们拿过来的电子显微镜前,准备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
阎庆俞、张书泽在一旁协助,帮忙记录各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