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莺歌盐田

张平安他们走进莺歌海盐文化馆,了解到盐的各种制法,以及盐场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

海盐文化馆以党建基地建设为出发点,挖掘盐场初建被尘封的往事,重塑莺歌海盐品牌内涵,希冀创新驱动盐场走向海南自贸新时代。

具有浓厚海盐文化底蕴的海盐文化馆,首先给我们普及了莺歌海盐的前世今生。据《中国盐法通志》记载,“盐之质味,海盐为佳,井盐池盐次之,海盐之中,滩晒为佳,煎盐板晒又次之”。

海南岛沿海皆能产盐,却唯乐东莺歌海晒盐条件最优渥。作为一家上世纪50年代国家投资建设的战略型军工企业,莺歌海盐场承载了对自然的敬重,对新中国轻工业创建的热忱,还有60年前那代人的奋斗历史,它们都是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

在海盐文化馆里,通过参观一幅幅展板,我们了解到以海水为原料生产的食盐,叫海盐。大海天然与阳光联系在一起,海盐生产也普遍采用盐田天然日晒制法。

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3000年)夙沙氏教民煮海为盐。据考证,用火熬海水制盐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煮海之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我国海盐生产才逐渐过渡到滩晒法。

具备纯净海水、充足阳光天然优势的海南岛,海盐生产必然采用天然日晒制法。儋州干年古盐田亦是最有力的佐证。而莺歌海盐场,巧妙地将气候、地理环境与制盐相结合,将古老、传统与大规模生产相结合,建设成一片独具特色的南国盐场。

依靠阳光和流动的空气,水分蒸发,让海水饱和最终成盐,在莺歌海盐场至少要经历29天,引导卤水流淌23公里。因此,莺歌海制盐法,是名副其实的“阳光之旅”。

小主,

何为“莺歌海老盐?”从展板上得知,莺歌海老盐的生产条件须具足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老盐晒制需历时100天以上,整个过程不能下雨。而中国唯莺歌海盐场所属的气候区域才可能满足此条件。然而,即便莺歌海也不会年年出现连晴百天的气象。可见天时弥足珍贵。

地利。老盐的原料是海水,莺歌海的海水浓度高于其他海域,保持在3.5oB左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海水污染程度几乎为零。纯净而高盐度的海水,占尽了老盐生产之地利。

?人和。莺歌海老盐生产采用老传统的新、深、长工艺。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方言:老盐公)需准确把握蒸发量,卤水的新鲜和饱和度,结晶池卤水的深度,每天动卤(松盐)的最佳时间及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