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崛起于草原之上。
因其秉持着“幼子守灶”这一古老传统,使得权力更迭之路,始终弥漫着动荡与不安的阴霾。
多年以来,草原上战火纷飞,硝烟四起。
蒙古铁骑虽纵横驰骋,打下辽阔无边的疆土,但也引发此起彼伏的起义浪潮。
国家动荡不安,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食不果腹成为常态。
无奈之下,他们要么投身起义军的洪流,奋起反抗;
要么转而信仰神秘莫测的密教,以求心灵慰藉。
如此一来,密教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势力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蒙古帝国的各个角落。
如今,密教早已经深深渗透到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
若是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变革,恐怕不久之后,密教的权力将会凌驾于皇权之上。
曾经辉煌一时的蒙古帝国,终会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
汝阳王作为改革派的中流砥柱,一方面对大明朝廷的软弱无能嗤之以鼻。
另一方面,他却对大明皇权至上、王公贵族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统治制度倍加推崇。
如果改革派取得成功,在蒙古帝国构建起类似的统治体系,那么密教必将被彻底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身为既得利益者,密教及其背后庞大的势力集团,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对改革派进行阻挠和迫害。
而在这群人中,桑波法主堪称最为激进之人。
他凭借高深的修为,以及狂热的信徒拥趸,成为阻碍改革进程的一块顽固绊脚石。
汝阳王在军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桑波想要完全掌控大军,必然要拿其立威。
片刻过后,帅帐之外,当着联军大小军官,以及各路高手的面,汝阳王察罕特穆尔重重的挨了八十军棍。
若不是有些修为傍身,汝阳王已然被活活打死。
可是即便如此,在桑波法主的命令下,汝阳王明日还要亲临一线,指挥攻城之战。
待到军议结束,汝阳王在赵敏和玄冥二老等人的搀扶下,踉踉跄跄的回到营帐之中。
“父王,若不是那索伦法王篡夺军权,然后像个草包一样,一头扎进许莫问的陷阱中,大军绝不会全军覆没!”
“您不让女儿说也就罢了,可是那桑波法主手段通天,岂会不知其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