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庄宗李存勖(二十四)

公元922年,即天佑十九年的九月戊寅日清晨,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镇州城内的局势却已剑拔弩张。张处球,这位镇州守将,率领城中全部兵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突然涌向东垣渡。他们的目标,是朝廷军队那看似坚不可摧的营门。

此时,朝廷的骑兵已经逼近贼城,正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张处球军队的突然出击。当这股洪流猛然撞向营门时,朝廷军队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李存进,这位北面招讨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虽然惊慌失措,但他迅速镇定下来,带领十几名亲信士兵,在桥上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桥上的战斗异常激烈,刀光剑影,喊杀声震耳欲聋。李存进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在朝廷军队的顽强抵抗下,张处球的军队逐渐退却。然而,就在他们撤退之际,朝廷的骑兵从前后两个方向夹击而来,形成了包围之势。

敌军在朝廷骑兵的猛烈攻击下,瞬间溃不成军。数千步兵在战场上四处逃窜,几乎无一生还。张处球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李存进,这位英勇的将领,也在战斗中不幸战死沙场。他的牺牲,让朝廷军队上下无不悲痛欲绝。

李存进的战死,让朝廷意识到镇州之战的严峻性。为了继续攻打镇州,朝廷迅速做出决定,任命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为北面招讨使,接替李存进的职务。李存审,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决心要为朝廷攻下镇州,为李存进报仇雪恨。

就在李存审准备整军再战之际,镇州城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丙午夜时分,赵将李再丰的儿子李冲,悄然来到城墙边。他利用绳索吊下城墙,接应朝廷军队。这一举动,无疑为朝廷军队打开了胜利的大门。各路军队在李冲的引导下,纷纷登上城墙,天亮时,已经全部进入城内。

镇州,这座被朝廷军队围困了数月的坚城,终于在这一刻被平定。朝廷军队在城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将张处球、张处瑾、张处琪以及他们的母亲,还有同伙高蒙、李翥、齐俭等人一一俘获。为了惩罚他们的罪行,朝廷决定将他们的脚折断后送往行台处置。镇州人听闻此事后,纷纷请求将他们剁成肉酱吃掉,以泄心头之恨。同时,朝廷还挖出了张文礼的尸体,在市集上剁碎示众,以此警示那些敢于背叛朝廷的人。

镇州的平定,让李存勖大喜过望。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了表彰有功之臣,李存勖决定对镇州的官员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他任命符习为镇州节度使,负责镇州的政务和军事;乌震为赵州刺史,镇守赵州这片重要的土地;赵仁贞为深州刺史,负责深州的治理;李再丰为冀州刺史,表彰他在镇州平定过程中的功劳。

然而,镇州人却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深知,李存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们希望李存勖能够同时兼任本镇节度使,以更好地治理镇州。李存勖听闻此事后,深感镇州人的诚意和期望。他思考片刻后,决定答应他们的请求。于是,他让符习遥领天平军节度使,而自己则亲自兼任镇州节度使,以更好地履行对镇州人的承诺。

公元922年(天佑十九年)十一月,河东监军张承业去世了。张承业,这位在河东地区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监军,他的去世无疑让朝廷和河东地区都陷入了一片哀痛之中。他的一生,为河东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去世,是朝廷和河东地区的一大损失。

张承业的去世,让李存勖深感惋惜。他深知,张承业是一位难得的贤才,他的去世对朝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为了缅怀张承业的功绩,李存勖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追赠他相应的荣誉称号,以表达朝廷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公元922年(天佑十九年)十二月,朝廷再次对镇州的官员进行了调整。这次,朝廷任命魏州观察判官张宪权代理镇州军州事务。张宪权,这位在魏州有着丰富治理经验的官员,他的到来无疑为镇州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