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初升的太阳,试图驱散昨日战场的阴霾,只是那弥漫不散的血腥气息,还在诉说着昨日战争的残酷。
随着鼓声再次响起,残酷的填壕作业又重新了开始,民夫们扛着沙袋奔驰而去,昨日的惨烈仍历历在目,但身后督战队的目光,让他们别无选择,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些民夫的目光已经变的不再明亮,取而代之的则是木然。
时间在充满死亡的战场中缓缓流逝,一波又一波的民夫投入了填壕作业,壕沟前的尸体层层叠叠,血水已将地面浸湿,甚至变得有些泥泞。
第二天,第三天,直至第四天午后,填壕作业终于接近尾声,通往巴达维亚堡的壕沟终于被填平,虽然不甚平整,但是在此时的战场上,那已经是够用了。
随着鸣金声响起,渤泥民夫如获新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纷纷朝后狂奔而去,而在朝后奔跑时,在棱堡上的荷兰守军,或许是为了节省火药,又或许是知道这些只是民夫的缘故,守军在民夫撤退后,也不再射击。
郑成功看着已经成为平地的壕沟,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的神情,明天就要见真章了,在郑成功看来,这些夷人也就靠着火器,真要面对面的搏杀,他们又岂是自己的对手。
在壕沟填平后的第二天,天微微亮起,乾军大营已是一片肃穆景象,随着郑成功一声令下,大量精心准备的攻城器械,缓缓驶向巴达维亚堡。
在等待的这些日子里,乾军也不是在棱堡城下混吃混喝,郑成功下令在巴达维亚周边,伐下了大量的木头,用作攻城器械。
而这些器械,主要都是云梯,登城塔,郑成功知道西夷火器锐利,因此在云梯的四周都有木板围住,巴达维亚周边有大量的密林,木材根本不缺。
云梯三面的挡板,足有五寸厚(约十六厘米),而且在挡板外还蒙着牛皮或是湿棉被,虽然重量更重,移动不易,但是防护力却是大大的提升。
这些器械,虽仍不足以抵挡火炮的攻击,但是郑成功认为,还是可以抵挡火枪的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