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救援河西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1199 字 3个月前

在等待濮玙的时间里,辽王给宋瑛的步兵营加强了五十支迅雷铳和五十支新式钢弩,每人也按骑兵的要求,配备两匹军马,十五日干粮,再送上十两开拔现银。

义州卫官兵无不感激涕零。

朱大能专门为濮玙组建了一个五百人的加强骑兵营,由去年随郭骥远涉重洋、采购战马的俞靖担任营官,骨干从中护卫选配,士兵则从去年新收的五百锡伯和蒙古兵中挑选。

因为上次明军盔甲准备不足,吃了大亏,这次出征的明军全部换上新设计的笠式钢盔和精心制作的棉甲,防御力得到明显加强。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激烈的战斗对体力消耗极大,一味强调防御力强的金属铠甲并不可取,容易过早造成防守士兵体力的透支。

尤其是在宋代,为了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一套完整的札甲一度达到六、七十斤重,硬生生地把士兵变成笨重的乌龟,进攻无力,反应迟钝,动作缓慢。

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西夏、蒙古骑兵,只要用轻骑兵围着宋兵调戏半个时辰,都能把宋兵给累得半死,举不起刀来。

但是,完全不采取防御措施,近战风险也很大。辽王府护卫在好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中吃亏,都和士兵完全不配盔甲具有一定关系。

所以朱植就参照明末和清代流行的棉甲,制造大明版的棉甲。新式棉甲只需要在棉衣内部的重要位置缀上一些铁片,经济实惠,防御指数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全套行头不过二十来斤,对部队的机动性和士兵的体力影响并不大。

为确保和朝廷经营西域方略保证一致,朱植特地在行前对宋瑛和濮玙分别作了交代,同时又向老朱写了一份建议缓进疾攻,收复西域的方略。

“辽王放心,我等定将救下河西,打出辽东军的威名来。”

三月八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濮玙和宋瑛率一千辽东勇士喝完辽王亲自斟上的壮行酒,誓师西征。

辽东将士一路风雨兼程,在大同赶上燕山中护卫千户谭广率领的一千骑兵,然后合兵一处,继续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