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革命不是游山玩水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1796 字 3个月前

辽地自契丹以来,佛教兴盛,寺庙僧侣众多。

自元末战乱以来,许多像老朱这样的穷苦人家孩子只能寄身寺庙,混口饭吃,辽东寺庙里也是人满为患,以至于有“有名的和尚三万六,无名的和尚数不清”之说。

而且,懿州又是道家祖师爷张三丰的故乡,道教自邱处机西行,傍上成吉思汗这条超级无敌大粗腿之后,和元朝的关系一向不错。

因此在蒙元时期,辽东的道观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想到这里,朱植决定亲自以大明亲王之尊,走访周边寺庙道观,动员和尚和道士们下山还俗。

经过五、六天的努力,又有三百多和尚下山还俗,加入生产建设大军。

让辽王感到纳闷的是,却没有几个道士下山还俗。

他曾经专门跑到附近最大的一个道观玄真宫做工作。任凭他如何劝说,那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掌教广宁子就是不同意他的弟子下山还俗种地去。

辽王不好发火,无奈之下,只好在宫门口的功德薄上写上一首诗,表示不满后,扬长而去。

那掌教事后让弟子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家深山独自藏,乱世菩萨不问事,老君背剑救沧桑。”

掌教一看,这分明是一首讽刺道教的诗吗!就连和尚们都响应辽王的号召,下山还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去了,他们这些自诩救世济民的道士还哪有脸看不起和尚们?

这掌教不由感到老脸一红,心里竟然慢慢生了一些悔意……

那些牛鼻子道士们虽然不大配合,也只是小插曲。

懿州附近游牧还生活蒙古土默特、乃蛮等小部落牧民。辽王虽然没有上门做工作,他们却主动前来投靠。

对于这些牧户,朱植都一一亲自接见,每户赏赐小铁锅一个,盐茶各五斤,并让朱大能在靠近山区的地方划定牧区,确保每户至少有三千亩以上牧场,严禁汉民越界耕种。

小主,

这些牧民本是受蒙古黄金家族大部落和明朝边军双重欺负的老弱病残之辈,在山中苟延残喘数年,实在活不下去了。现在听僧侣们说,山下的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们这才冒险前来投靠。

谁不想喝上细河甘甜的河水?

不成想这眼前的王爷如同活佛转世,一下子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大家自然是欢欣鼓舞,有的还主动跑去更远的地方呼唤族人们过来。

到了晚上,细河旁边的大明军营边竟然有了蒙古人载歌载舞。热情的蒙古人推选一名长者给朱植送上了哈达,两匹好马和两名蒙古小姑娘。

朱植是知道蒙古人的热情的,愉快地接收了哈达和马匹,但是不好意思收下那两名小姑娘。

可是不收下,那长者就死活跪着不起来。

朱植只好答应将二人先带到广宁城给婉君她们作伴,顺便读读书吧!等长大了,悉听自便吧。

在懿州期间,朱植专门观看了朱大能的车兵演练,发现车兵组建防御阵地时,中间总要有人看守骡子,感到这骡子不能投入作战真是有点浪费。

这时,他又想到唐朝历史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淮西藩镇曾经利用骡子军对抗中央军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