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团体的众人开始按照陈言的要求,进入到生产部的各个具体的科室之中。
明面上似乎是在观察和学习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却是在打探各个科室里的人际关系,然后通过观察到的结论寻找合适的突破点。
每天晚上,小团体众人都会凑到陈言的办公室里,互相之间将白天的发现整理出来,然后彼此讨论、印证,确定各自的判断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有问题的话,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没问题的话,找出来的突破点又该如何利用?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都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
小团体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头脑风暴一般的日常反馈后,居然真的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同样一件事情,落在不同的人眼里,往往会出现完全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看法。
这些看法各有各的偏颇,但也各有各的道理。
只要能够将所有的看法综合起来,寻找到其中的共性,那么往往就能够得出最精准的判断。
再加上有‘希望’的子系统从旁协助,依托着生产部的内网,尽管没办法查到每一名生产部成员的具体情况,可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具体指向个人性格、喜好,以及其他隐私的结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从这两个方向上互相配合着双管齐下,对那些本就心存不满的生产部职员们进行分化拉拢,便可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了。
当然,生产部的职员数量不少,而小团体的人又相对不算多,因此整体的进展速度会偏慢一些。
再加上生产部本身因为利益的关系被经营的铁板一块,若是想要让这种分化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不至于提前引起李杰又或者黄辉的注意,那么分化的手段和接触的方式便都要非常谨慎才行。
所以在这剩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团体真正从生产部内分化出来的人,并不算多。
可对于陈言来讲,已经足够了。
那些被分化的职员将会起到带头作用,让剩余还没来得及被分化的职员产生恐慌的情绪,进而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更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而一旦某个人倾向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就意味着他会破坏集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