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为相,挟须贾吃草料,逼死魏齐,害死白起,最终被赐死礼葬

胡宇伦 胡宇伦 3430 字 3个月前

秦国约定的退兵条件是:割韩垣雍、赵六城。但是,秦国退兵后,只是韩国献出垣雍,赵国则不愿意割六城,还联合齐等国以抗秦。为此,秦王又要派白起率兵伐赵,但白起一方面因为对范雎不满,另一方面认为伐赵的最佳时机已经丧失。赵军有备而守,同仇敌忾,且赵四处活动,结亲魏、燕,连好齐、楚,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白起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昭襄王主意已定,根本不听白起的劝告。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派五大夫王陵率兵伐赵。王陵军进攻邯郸受挫,将卒多有伤亡。

这时,秦昭襄王又想起了白起。可白起一则由于负气,二则看到这次贸然进攻取胜无望,索性称病不起。昭襄王令白起代替王陵,白起托病不肯,而前线节节失利,昭襄王心急如焚,便令范雎亲自劝说白起。白起虽然很反感范雎,除托病不就以外,还是以大局为重,客观分析了此次伐赵绝无得胜可能的原因。范雎早就准备用自己的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所以范雎没有按白起的分析失败原因,劝说昭襄王退兵,反而曲意以激怒昭襄王。昭襄王在范雎的煽动下,大发雷霆,表示没有你白起,我照样能灭赵,立即派王龁代替王陵,并增加军队,继续进攻邯郸,结果损失了五校(4000人)士卒,仍不能取胜。

赵国防御极强,各国援兵陆续而至,王龁在邯郸胶着八九个月之久,毫无进展,兵卒死伤甚多。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一意孤行的昭襄王又亲自到白起府邸,强令白起出山。昭襄王甚至说:“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话说到这个份上,白起不得不把自己的看法和盘端出,他说:“愿大王览臣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但是昭襄王根本听不进去,以为白起傲慢故意看他笑话,当即削去武安君之爵位,贬为士伍,并迁之阴密(甘肃灵台县西)。

由于有病,白起当时未离咸阳,过了三个月,秦军在前线失败的消息传来,昭襄王更是迁怒于白起,命他立即起行,不准留在咸阳。白起只得带病起程,范雎和其同党又对昭襄王说,白起心中不满,其意怏怏。昭襄王令使者立即追赶白起,在咸阳西十里之杜邮将白起赶上,使者按照昭襄王吩咐令其自杀。白起乃引剑自刭而死。范雎作为纵横家,在昭襄王与白起之间挑拨离间,最终导致一代名将自杀身亡,这对秦国是一大损失。

6、任用私党。想当年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不疑。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难得的辩才,将他和郑平安带回秦国,范雎得以脱险。到了秦国经王稽从中牵线搭桥,为其美言,范雎得以与昭襄王面谈,受到昭襄王赏识,后来拜范雎为相。因为郑安平和王稽对范雎有恩,范雎寻机报答他们。

范雎入秦后,贡献了“远交而近攻”的统一天下的策略,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他主张强化王权,限制封君贵族权力,结束了魏冉家族的专政,强化了中央集权,功绩很大。他自己也登上了相位,“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权势炙手可热。昭襄王对其极为尊宠,曾对平原君说:“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

范雎能够位极人臣,并受到君王尊崇,郑安平、王稽功不可没,为了报答郑安平、王稽,范雎推荐保任郑安平为将军、王稽为河东守。

白起死后,范雎保任私党郑安平为将军,与王龁共同率兵进攻邯郸。赵与魏已结为同盟,魏王曾应赵王之请,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在秦国的恐吓下,魏王又下令晋鄙停止进发。后来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魏无忌窃符救赵,魏无忌挑选八万精兵,去解邯郸之围。平原君赵胜又带领宾客出使楚国,晓以利害,使楚国派大将景阴率领救赵大军赶往邯郸。韩国则趁机向秦国进攻,“救赵新中”。多数国家站在赵国一方,并有实际行动,这使得秦赵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赵国。

秦军主力在王龁、郑安平率领下进攻邯郸,并以偏师攻魏,攻魏军队取得一些胜利,这使邯郸城内更加紧张。楚、魏援军尚未赶到,邯郸城“民困兵尽”,“炊骨易子而食”。本来就不想救赵的魏王,又派人前来劝降,让赵王尊秦为帝,以使秦国撤兵。但魏王的投降论调受到了鲁仲连的痛斥,赵国军民也不愿向秦国低头,为鼓舞士气,平原君赵胜将家财散给士卒,令夫人以下编入军队,表示共赴国难。由此,征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大大加强了赵军的战斗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国邯郸城内军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到魏、楚援军的赶到,才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会战。公元前257年,秦、赵、魏、楚在邯郸城下鏖战,赵军在内,军民同仇敌忾,奋勇冲杀,魏、楚援军在外,猛烈攻击秦军,在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主将王龁败逃,郑安平所率两万秦军被围得水泄不通,只得投降赵国,后来被赵封为武阳君。

公元前256年,秦又继续向韩进攻,取阳城(河南登封东南)。这时秦国驻守河东的是王稽。范雎入秦时,曾依靠王稽进见昭襄王,故范雎特任王稽为河东守,但王稽却与诸侯国私通,出卖秦国,因此,在邯郸大败不久,秦国在河东也遭到魏、楚联军的打击,以致于河东和太原郡皆从此失守。

按照秦律“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范雎将被收捕三族。但秦昭王对范雎有很深的感情,怕伤了范雎的心,在国内下令:有敢谈论郑安平之事者,与郑安平同罪论处;同时赐给范雎丰厚的食物,以顺应他的心。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为河东守,因为里通外国被处死。史书说,范雎作为推荐人,更是心情烦闷,旋即借病辞去相位,最后郁郁而死。

6、范雎被赐药礼葬。对此,《战国策》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王稽为河东守,不礼于军吏。秦人庄谓王稽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

守闾妪曰:某夕孺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秦王大怒而欲兼诛雎。雎曰:“臣,东鄙之贱人也。开罪于楚魏,遁逃来奔。臣无诸侯之援,亲习之故,王举臣于羁旅之中,使职事。天下皆闻臣之身与王之举也。今愚惑与罪人同心,而明诛之,是王过举显于天下而为诸侯所议也,臣愿请药赐死,而恩以相礼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无过举之名。”王曰:“有之。”遂弗杀而善遇之。

范雎不愧是纵横家,善言而易动人心。秦王本来想将王稽、范雎一起弃市,只是觉得范雎所言有道理,才没有进行“明诛”,而是暗中“请药赐死”而表面则“以礼葬之”的办法,执行国法。有之,有道理,即范雎说的话有道理。善遇之,妥善优容处理,即暗中赐死,表面礼葬,此举保全了范雎和昭襄王的英名。

人们不禁发问:太史公写范雎之死为何用曲笔?我的理解是,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