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个温柔的声音传来:“你才是让她受此冤屈的人!”张文浩回头,发现说话的是一名清丽的女子,衣衫素雅,面容如月,正是青瑶的好友何妃妃。她此刻泪眼朦胧,手指颤抖着指向张文浩。
“妃妃,莫要这样,你别误会我!”张文浩急忙辩解,但何妃妃已经流下泪水,手足无措。
包拯皱眉,仔细观察着何妃妃的神态,远不是单纯的怀恨与抗拒,她身边似乎藏着更深的情感纠葛。想必此案的复杂性远超他所预见。
包拯思索良久,突然一亮:“妃妃,你在青瑶生前能不能告诉我,她是否有过别的追求者?”
何妃妃在包拯深邃的目光下,一丝羞愧似乎扑面而来:“青瑶对一个名叫马汉的年轻侠士意外投去了目光,他为人正直,但在江湖上声誉一般。”
“马汉?”包拯道,“这人能否找到?”
“我可以联系,但他常混迹于城外的酒楼,不易找到。”何妃妃回应。
这时公孙述插口说:“既然如此,不如我们立即前往酒楼查探,并将张文浩与何妃妃一同带去,或许能引出其他线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拯当日即令书史写下令牌,直奔酒楼。此时,酒楼内灯火通明,歌声缭绕,二楼包间内坐着几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江湖人士。马汉即在其旁,饮酒高歌,豪情洒脱。
展昭推开门,直言道:“马汉,你可曾与李青瑶有过往来?”马汉一愣,面现疑惑:“我与她并无交集,竟然被你问起此事。”
包拯遂将青瑶之死的经过一一说了,其中夹杂着冤屈与传言。马汉面色渐渐凝重,手中酒杯颤抖,可见其心中不安。
“昨夜我曾见到她……”马汉终于说道,方才未审的心思此刻不再隐瞒,“她温文尔雅,我替她解忧,赐予几句道义。可我走后,她却与一个黑衣人相伴而行,之后便再无音讯。”
“你说的黑衣人可曾提及姓名?”包拯心中微动,询问道。
马汉摇头:“那人掩面而入,留下一句:‘血债血偿’。我不以为意,却没想到她竟会遭此惨祸。”
见此情景,包拯心中疑窦重重,“‘血债血偿’,难道这不仅仅是江湖恩怨,还有其他因素?”
经过一番调查,线索愈发扑朔迷离,李青瑶死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种种可能性,他心中疑念纷呈。最终,包拯推理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李青瑶与江湖的黑帮势力有所纠葛,因而被牵连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