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给根萝卜

听说陈恪遇刺,兴京百姓并不意外。

他们习惯了,某人半年内被刺杀了四次,平均一个半月挨几剑。

陈恪习惯了、刺客习惯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大家不仅习惯了,还理解这个过程,刺客刺杀的很辛苦,陈恪的反刺杀也很辛苦,都培养出第一反应了。

陈恪第一反应就知道有人会刺杀他,还知道刺客会向他发射弩箭。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陈恪的为人,他很虚心地请教刺客,应该往哪个方向躲?

据说陈恪当时拱手询问,一副很诚恳的样子,若不是林韵宁突然杀出来,刺客当时就会告诉他,“我要往右射箭,直学士请往左躲避。”

这副彬彬有礼的情景臆想出来,大家就要津津乐道几个版本。

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刺客说:“直学士准备往哪个方向躲?我就向另一个方向射箭。”

这个版本也可以有,而最不可思议的则是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说:“眼见直学士礼贤下士,刺客痛哭流涕,当场投案自首。”

这个版本就将人性描写的太好了,信不信就看听者的社会经验了。

那些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士学子应该是相信的吧?

但不管信与不信,这些版本都透出满满的善良,增添了节日的乐趣。

人们正在津津有味的听着各个版本,突然传来一则消息,“陈恪被皇上赶出了福宁宫。”

这则消息让大家疑惑,“他俩不是好朋友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井中流传一则消息,皇上与陈恪是莫逆之交。

大家相信这则消息,充分体现了李祯的和蔼可亲。

可现在知道,这对莫逆之交翻脸了。

于是各种版本再次出现,陈恪功高震主的版本悄然出现。

这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听到这个版本的人们开始忧虑。

大兴王朝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讲学、能写文作诗、还见识广博,又能坐在帐篷里摆筹码,跑出帐篷就抡着长刀去拼命还能打胜仗的综合性人才,怎么会被皇上猜忌呢?

大家不理解,掰着手指头计算,算来算去也没算出陈恪为何遭忌?

他可是打完胜仗就走人,回到京城就讲学,连早朝都不去的罕见人物。

他是有事抡刀就上,没事回家呆着的主,这样一个人,哪个皇上不喜欢?

所以这个版本不成立。

所以紧急出现第二个版本,“陈恪所言触怒了李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