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寻找证据

百思无策下竟升起一个念头,“找书剑聊聊,她若同意我俩就私奔。”

升起这个念头他就开始规划路线,“先去崖州,然后乘船出海...”

然后他就不知去哪了?

他不能去日本,看陈恪对倭寇的狠辣态度,曹汲严重怀疑一件事,不知哪一天,陈恪就会带兵攻进日本,那时将他定个内奸罪,不用陈恪吼声“斩”,他就得先自己抹了脖子。

日本他是不敢去的,琉球他也不敢去,秦烈不知什么时候就带兵上岛了。

可除了这两个地方,他不知还有哪个地方可去。

曹汲的地理没学好,日本和琉球还是从陈恪那里现学来的,然后就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了,想私奔却不知去哪?

这个问题挺头疼,曹汲想得专注,让石立自说自话,努力思索的结果总算想起一个地方。

他想到了西方列国,然后升起一个疑问,“先生什么意思?”

陈恪写文章驳斥名文的“西方列国游记”,认为西方列国处于宗教禁锢状态,其生活水准、文明水平都比较落后,不是名文所说的那样。

名文将西方列国写成了青山绿水、绿荫遍地,百姓生活富足、文化丰富多彩的世外桃源。

而陈恪驳斥他,说那些国家的人们随地大小便,到处可见屎尿痕迹,而文化却只有宗教色彩,写一只小鸟飞上天空,都会被当做异端被烧死。

那里经常发生战争,早晨出门可能被砍死,晚上回家可能被烧死。

这是两个极端的写法,曹汲决定相信陈恪。

可那是昨天的事,今天想起私奔的方向,就怀疑起陈恪的所闻了,然后想到“不会那么脏吧?”

这样一想他就决定亲自去看看,还确定了陈恪发表文章以及讲学的目的,“先生想让我们自己去看、去听,去实地调查一番。”

想到这他就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理论联系实践”是陈恪崇尚的理论,他没实践,仅凭所闻就这么说,目的就是提起他们的好奇心。

明白这个道理他就有理由了,他要去西方列国看看、听听,与西方列国搭建海洋贸易桥梁,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

这个理由一确立他就想起书剑,准备带她一起去西方列国实地调查。

他还是有理由,“书剑的武功很高。”

为完成这么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他要远涉重洋、跋山涉水,随时都要面对海盗、土匪的围攻。

他需要保镖,以书剑的武功担任保镖胜任愉快。

这个架构一建立他俩就不是私奔,而是去共同完成大兴王朝艰巨的政治、经济任务。

小主,

至于在完成这项重要任务的同时,两人发生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并结为夫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