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清晨,上千人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迅速完成了所有整理工作,随后拔营启程。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积累,再加上降雪情况有所好转,第二天大部队的行军速度显着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速,秋凌以身作则,步行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在她的鼓舞和带领下,到中午休息的时候,队伍竟然奇迹般地前进了约十二公里。而到了第二天傍晚扎营时,整支队伍已经行进了整整二十三公里。
即便自己都在一路南下转移,秋凌也没有忘记践行她乐于助人的理念。
这样一支规模庞大且武装精良的队伍,对于那些小型聚落而言无疑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秋凌并没有依仗武力去欺凌他人,反而坚持公平交易,并且在不消耗自身储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其他村寨提供援助。
因此,一路上又有不少幸存者被他们所吸引,希望能够加入。对于经过核验确认无问题的人,秋凌都欣然接受,并将他们暂时安置在队伍的最后方进行隔离观察。
李寄秋不太理解为何要吸纳那么多人加入,但秋凌给出的理由十分充分:在末日环境下,人力资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即便这个理由听起来很冠冕堂皇,但李寄秋还是不明白秋凌究竟从哪里筹集到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上千口人。
第四天黄昏时分,又有一批来自周边村子的幸存者前来请求加入。秋凌率部南迁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为了不错过这个机会,他们特意派人四处搜寻,并已经翘首以盼地等了整整三天。
这个村子的领头人是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据她所述,由于村里的农作物收成日渐减少,她很早就有了离开这片故土去别处谋生的打算。
在医生确认所有人身体健康且没有传染病之后,秋凌一如既往地表示了同意,但她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些人必须被分散到不同的队长麾下生活,不能扎堆聚集在一起。
这个要求让村民们感到有些为难。秋凌的队伍一看便是兵强马壮、物资充裕,他们自然不想错过抱大腿的机会。
然而,三年的雾灾经历也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那就是邻里之间、熟人之间必须紧密团结在一起,否则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寄秋当然理解秋凌的用意。这一拨前来投靠的村民数量确实不少,足足有五六十人。如果让这些原本就相互熟悉的人抱团在一起,大概率会形成一个难以管教的小团体。一旦处理不好这个小团体的问题,其他人也可能会效仿,这样一来,队伍的基层组织便会土崩瓦解。
就在村民们交头接耳、犹豫不决之际,一名显得有些畏缩的年轻男人站了出来。他举起手向秋凌示意,表示不管其他人如何选择,他自己都没有异议,愿意服从任何安排。
这么一个出头鸟,让李寄秋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这是一个身材瘦削、眼神中总是带着几分躲闪与不安的人。他习惯性地弓着背,一举一动都显得小心翼翼,似乎这样就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降低自己被人注意到的风险。
小主,
秋凌则大步走上前去,用力拍了拍男人的肩膀,朗声问道,“这位兄弟,请问你的名字?”
低着头的年轻男人被秋凌这一拍吓了一跳,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快速掠过眼前的人,仿佛愣了一下,随即又迅速将头低了下去,“我……我叫柳旭,旭日的旭。”
年轻男人说话的声音细小且略带颤抖,还有些结结巴巴,显然是一个相当缺乏自信的人。
李寄秋不禁在心里暗自腹诽:柳旭,柳絮,这名字取得可真是贴切,完全符合这男人谨小慎微的表现。
秋凌却睁眼说瞎话,再次用力拍了拍柳旭的背,微笑着说道,“好名字!你父母一定是希望你能既有柔韧坚强的性格,又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不过,与柳旭同村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纷纷插话道,“他哪有啊!您是不知道,这个柳旭,他就是个胆小……”
“行了行了,都别说了。”领头的妇女皱皱眉头,按下了村民们的闲言碎语。
柳旭整个人几乎缩成了一团,头也埋得更低了,仿佛想要把自己完全隐藏起来。
然而秋凌并不在意这些,她也低下头,扶着柳旭的胳膊轻声说了几句,随后便让负责管理新人安置的负责人将柳旭带走了。
有了柳旭带头,其他人也就顺势接受了秋凌的要求。他们各自的私人物品可以继续保留,但粮食和牲畜则需要被收归公有,这是早就明确告知的规定。
出发仅仅四天的时间,秋凌就又吸收了七十多人,整个队伍仍在不断地壮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