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痈疽初起,可用干姜一两炒至紫色,研成粉末,用醋调匀后敷于痈疽四周,留出头部。
若瘰疬难以收口,可用干姜制成粉末,加入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根据疮的大小每日放入适量药物。待脓液排出,生出新肉,伤口愈合后,即可停药。若仍未愈合,可加入葱白汁调大黄涂搽,直至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而炮姜则是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的产物。
秋日午后,李时珍在书房中对着干姜发呆,喃喃自语:“这干姜啊,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突然,门被猛地推开,他的徒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师傅,有人送来一位病人,说是吃了太多凉东西,腹痛不止。”
李时珍微微一笑,起身道:“走,带为师去看看。”到了病人床前,他先是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又询问了饮食情况,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腹部,确认了病症。他取出干姜,熬制成汤,让病人喝下,不一会儿,病人的腹痛就缓解了。
徒弟惊讶地看着李时珍,竖起大拇指:“师傅真是神医啊!”李时珍却摆摆手,幽默地说:“这算什么,要是能把这干姜变成金子,那才叫神呢!”众人哄堂大笑。
几日后,集市热闹非凡。李时珍带着徒弟穿梭其间,看到一处卖姜的摊位。
李时珍饶有兴趣地拿起一块干姜,对徒弟说:“徒儿,你看这干姜,虽貌不惊人,却是治病良方。”
摊主好奇地凑过来:“先生,您好像很懂干姜呢。”
李时珍笑道:“那可不,此姜性热味辛,像那寒湿痹痛之人,用它入药,效果甚好。”
这时,一个小孩捂着肚子喊疼。小孩母亲急得不行。
李时珍忙蹲下查看,脸上满是关切。他抬头问孩子母亲:“是否食了生冷?”母亲连连点头。
李时珍心里有数了,对徒弟使个眼色。徒弟会意,立刻跑去附近医馆取来干姜。
李时珍就地取材借了锅灶,熬起姜汤。周围人纷纷围拢来看。
姜汤熬好,李时珍哄着小孩喝下去。小孩皱着眉头喝完,没过多久,疼痛渐消。
小主,
小孩母亲千恩万谢,周围人啧啧称奇。李时珍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灰尘,笑着对徒弟说:“看来这干姜无论在哪,只要对症,就能显奇效啊。”师徒二人就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缓缓离开集市。
这日,李时珍正对着一块干姜苦思冥想,一位老农急匆匆地找了过来。老农焦急地说:“李神医,我家娃子最近总觉得肚子冷,吃东西也没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