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遇到好人家,就留在那里也没关系,最起码有饭吃,有书读,比被关在那岛上强多了!”
看来王媛媛真的绝望了,她不关心任何事,是因为自己对自己都无能为力。陈立海无奈地低下了头,缓缓转过沉重的身体,却看见江立伟和赵来英牵着一个男孩,从一辆小车上下来,迅速来到跟前。
陈立海把位子让出来,赵来英把脸贴近,犹豫了几秒,在武警的催促下,愧疚地说:
“媛媛,我给孩子取了名字,叫‘赵等’,寓意等他的爸妈回来。”
“赵等,别告诉他他的父母是谁,我······”王媛媛回应着,想坐回那个属于她现在的位置,却听得窗口传来稚嫩的声音:
“妈妈,我有名字了,我会等你们回来的!”
王媛媛瞬间破防,拖动哐当当响的脚镣猛靠过来:“儿子!儿子,你要听话,好好读书!妈妈会好好改造,尽早回来!”
“妈妈,儿子会听话,听姑姑的话,一定好好读书!”赵来英吃力地托举赵等,赵等双手抓在窗口边沿,使劲地看了妈妈一眼,放声大哭起来。
“时间到,请你们速速离开!”武警同志把小窗口关上,驱离几人后,迅速驾车向前驶去。
赵来英还没见两位弟弟最后一眼,押送车就走了。下次再探,就要长途跋涉了。
用心良苦,赵来英给侄子取名赵等,目的是要让赵等坚强,更多的是给那夫妻俩一个希望。希望他们努力改造,洗心革面,希望他们早日出狱,回家团圆。
福安电视塔下,陈老先生和彭会长一同上车,向那低调的郑家庄而去。据说庄家震董事长明日就要回上海了,而有些事也不能再拖,必须在今天与之交换意见。
拜访这个曾经凤洋境江家的大当家,两位老先生也就准备了一些茶叶作为随礼。郑家庄在福安以西,论人口数量评论大小,在其方圆百里内,算是大村庄。与其他村庄不同的是,这个村里将近三千人口,均为郑氏同支系,因此没有类似于凤洋境早年的明争暗斗。
车子驶入村中心,道路两边的民房建筑没有凤洋境那么奢华,与彤洋村更没得比。车子停下,陈老太太下车来打听,一位妇人热情带路,很快就来到郑氏祖屋。
这是一座颇有年份的老式木屋,门前两棵高耸入云的红豆杉便是见证。三人随妇人迈进不算高的门槛,在前厅就看到小泽的奶奶和叔叔了。
房前屋后很干净,想必在春节前就已打扫,前厅的光照也很好,完全没有他们预想的庭院深深。见贵客前来,叔叔立刻进入后厅厨房,给来客备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