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体系严谨、军械完备、配备精良,拱卫者俱是精挑细选的精兵良将。想要攻克这样一座天然与人为完美结合的雄关,难如登天。
恩和森作为军事统帅,在鞑靼军中有极高威望,当然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既然来了,自然是有备而来。
是什么样的准备,才会让他们有底气去做犹如登天般的难事?
鞑靼首脑与无为教一众高手在墨烟海的出谋划策下,筹备多时,明暗配合,硬是在几不可能中发现并利用了居庸关防御体系中的细微漏洞,出其不意,暗中切断各大主次关卡之间的联系,使其无法畅通地传递精准的情报及军令。
当然,切断只能是一时的,但奏效一时足够了,用兵之道可不就是在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一时之机么。
接着,用一种貌似但不是中心开花的战术,在中关城频频制造混乱,混淆视听。因为消息闭塞,各关卡之间无法进行准确有效的联络,无从印证的猜测只能是猜测。此等程度的异常,至多只能让精兵良将们骚动不安,不至于令他们动荡恐慌。
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中关城两侧高地的烽火台,抢占数量不用多,抢占时间不用长,只消能把求援的假消息传递出去便成。猜测停留在猜测,对消息真伪的鉴别力自然大打折扣,加之前头铺垫,心理上已存在骚动不安,想不上当都难。
鱼儿上钩了,便轮到提前潜行至各制定地点待命的多支小股奇兵登场了,他们在无为教高手的协同下,纷纷对居庸关多处主次关卡发起偷袭,明为攻占,实为捣乱,诸如破坏工事、刺杀将官等等。小股奇兵不具备攻城掠地的实力,陷入乱局的各处守军同样也无法清剿敌军,一方充分发挥所长,一方无法施展强项,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一向严谨有序的居庸关乱成了一锅粥。
计划中的乱局顺利出现了,便轮到鞑靼主力大军登场了。
唯独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梁竦没有入套,而且由他率领的千户所的顽强程度远超预想,不仅付出了巨大代价,还耽误了大量时间,险些错过了预定时机。
八达岭攻坚战打得艰苦卓绝,随后的上关城因着前头的铺垫一一生效,只发动了一波攻势,便轻松拿下了,而后兵锋直指中关城。
时间紧迫,恩和森却并未急着下令攻城,只命大军摆出随时攻城的阵势。镇定自若地叉腰昂立于己方军阵,从容不迫地仰望着宏伟的城墙和高绝的城楼,城头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旌旗猎猎,寒光霍霍。黑夜里,相隔甚远,根本看不清城头上的任何一个人,但他的目光还是精准地落在了李良钦所处的位置。
李良钦负手挺立城头,神情严峻,眉头紧锁,俯视着阵仗森森、杀气腾腾的鞑靼大军。黑夜里,相隔甚远,根本看不清城下敌军阵营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他的目光还是精准地落在了恩和森所处的位置。
鞑靼一方以一套既险且妙、环环相扣的计划,攻到了中关城下,但如果仅仅只是这些,仍不足以攻克李良钦亲自坐镇的中关城。
恩和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没有急着攻城。
破不了中关城,便破不了居庸关。
恩和森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必须攻下中关城。
李良钦甚至没有从唯一与中关城联络畅通的南口抽调来一兵一卒,依托于雄城险关,即便没有其他主次关卡的牵制配合,他也有足够的信心挡下对方任何形式的攻击。
恩和森还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李良钦困惑了。
以居庸关的素养和底蕴,鞑靼一方用周密的计划配以出其不意,制造出的一系列动乱只能是一时的。在这一时之内,鞑靼大军或及早撤军,或攻下中关城,否则便会成为瓮中之鳖,进退无门,只剩死路一条。
第一个选择让鞑靼一方的整套计划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第二个选择李良钦看不出实现的可能性。
阿勒坦、恩和森之流不像是会闹这种笑话的人;实现的可能性李良钦看不出,并不代表没有。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鞑靼一方还有后招。
后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