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琅琊吕母

“不过,难道和吕姓有关的女人都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刘邦的思路不知不觉拐了个弯,落到了姓氏上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雉那个女人,再有这个吕母,这两人都和吕氏有关……

【此时,吕母觉得时间到了。于是,在天凤四年,她走上了祭台,自称将军,亲自带兵杀回了海曲县。】

【海曲县不敌,很快被攻破,吕母抓住了县令。】

【见状,一些官吏纷纷叩头为县令求情,吕母便道,“我的儿子犯的是小罪,本不应死,但他却被县令所杀;杀人者死,又何必为他求情呢?”】

【于是,吕母将县令斩首,带着他的首级去到了儿子墓前祭奠,随后又回到了海中。】

看到吕母抓住了县令并将其斩首,又听到了吕母的这一番话,天下百姓群情激奋。

“没错!杀人者死,这是上苍定下来的铁律!”有人大声赞扬道,他一个普通百姓,什么朝廷律法也不知道,甚至偷窃要如何惩处也不清楚。但是杀人者要偿命,这个理他从小就知道了!

杀了人,自然应当偿命,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就是最实打实的公义,是最理所当然的惩处!

其他百姓同样对吕母的话大胜赞同,并深感吕母说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话,为他们发了声。

“若是犯了大罪应当处死,那纵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是不甘,没什么道理,”有人道,他想起来县城之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但要是罪不应死,却被那些贪官污吏平白杀死,那如何得以服众?如何能够让家人接受?”

没这样的道理!

也有人切切冷笑,当然不是对吕母,而是对那些仗势横行的地主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亲朋——虽然平日里好像讲道理确实没有什么用,面对这样的大势普通人好像毫无办法改变判决结果,但是,你们不讲道理了,凭什么其他人还要讲道理?

若是真的走到所有人都放弃讲道理的时候,像是你们这样平日作恶树敌无数、有数不尽的血海深仇的人,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好结果?

这些人的眼中多闪动着仇恨的光芒。

他们之所以一直默默忍耐,有的是因为家中还有其他人,暂时做不到抛下一切去复仇;有的是因为觉得自己势单力孤,当下环境还没有到如汉末新朝这样天下大乱的地步;还有人是之前真的都没有敢去想自己这么做……

但是,这种横行霸道的势力存在的地方,落下冤屈血仇的可不是少数人家。

当他们心中的愤怒和仇恨被再度挑动——无需吕母的例子,只要看到那些人肆意妄为一天,仇恨就永远翻涌不止歇;当他们看到了真的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报仇雪恨,甚至还是个女子……

【回到海中之后,吕母及其部众也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他们在海岛上耕种,一有机会就回去攻打郡县,对王莽在这一片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天凤五年,吕母病逝。】

【她手下的部众,一部分去投奔了绿林,一部分投奔了河北的铜马军、青犊军等起义军,另一部分则就近投奔到了同在琅琊郡境内的赤眉军。】

【是的,在河北燕地,有大量的起义军涌现,数量颇多,战斗力也不弱,最为着名的就是铜马军——当然,这个出名与他们后来被刘秀收编也有关系。】

【而就在琅琊郡境内,也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较大、人数较多,与绿林军一样将在新朝末年的历史舞台上纵横风云的起义军:赤眉军。】

王莽坐在自己的家中,默然无语。

此时的他还没有登基,只是重回了大司马之位,并且扶持了汉平帝登基。

他有没有野心?当然有。此时虽然尚未登基,但也已经大权独揽,堪称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对于他而言,他相信大汉天命已尽,而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是他王莽、他王氏,从汉室手中接过这天命呢?

王莽有信心,他能够成功登基,也能够治理好这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