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投向南部海洋的目光

且隋 玄武季 2445 字 29天前

其所谓情貌,有这样一段描述:

“竖木为城,作大屋重阁,以棕榈皮覆之。王坐其中,悉用象牙为床。食不用匙箸,以手而撮。亦有文字,颇识星历。”

“俗以椰树花为酒,其树生花,长三尺余,大如人膊,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饮之亦醉。”

阿布瞄准的,是马鲁古群岛,是诃陵国东北部岛屿的一组群岛。

这岛上,山岭险峻,平地少,多火山,赤道横贯,干雨两季,森林密布。

其上,天然盛产丁香、胡椒、肉豆蔻、生姜四种香料,还有许多像铁木、乌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珍贵的木材。

并且,这里是阿布准备大规模种植可可、咖啡、橡胶、金鸡纳等树木的理想之地。

所以,这里必须要有!

陆仟在开拓崖州岛内陆的同时,也积极配合阿克泰弟的南洋水师,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手、商人、向导。

特别是,那些自汉朝开始,就一直往来于南洋的贸易世家!

麦梦才,才是总负责人。

这时候,远洋航行,最难的已经不是造船技术和用帆技术。

粟末地的航海科技,目前也是中西合流的成果。

这之中,还加入了许多阿布穿越时带过来的一些脑袋中的黑科技!

私货!

造船上,大量学习吴国、南北朝、大隋的航船制造技术,也加上了一些阿布这个二把刀的合理化建议。

比如采用“V”型船体、前高后底、整根樟木外龙骨、松木板、麻绒加油灰塞缝抹桐油防水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粟末地的远洋船,已经采用了大中华特有的一些造船技术独创发明。

首先,是披水板的发明使用。

这个装置,装于船舷两侧,逆风时下风侧放入水中,增加水阻减少偏航。

在帆、舵、披水板配合下,使海船能够在各个风向中平稳航行。

其次,是平衡舵的发明使用。

舵,在汉朝时早已经发明,主要用来控制船的方向,这个时代是由以桨代舵和桨形舵两种舵一统江湖。

平衡舵的出现,标志着船舵发展的成熟。

但能在粟末地的远洋和内河船上出现,完全是因为阿布的乱入。

这是一种绝对非时代性、跨越性、超前性的发明创造!

大中华古船的成熟平衡舵,按照原本的历史,一直要到阿布前世宋朝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现在,粟末地的这种平衡舵技术,已经开始向三个方向演变。

一是适应内河船航行要求的“麻秧子船”所用的那种平衡舵;一是适应远洋船航行的体型大、设计精巧的不平衡舵;一是那种上半部分不对称、下半部分对称的半平衡舵。

第三,是开孔舵的发明使用。

开孔舵,就是在舵叶上开有数列菱形小孔。

舵叶两侧水流相通,从而在操舵的时候更加省力,而一点儿也不影响舵的效力。

最后,就是独创性的水密隔舱的发明使用。

这同样是伴随阿布而来的穿越技术。

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单个舱区。

这样就可隔开渗漏进水,不易倾覆。

同时,通过隔舱分装货物,利于配重,易于装卸,还能加固船体。

用帆上,也是中西结合。

中国的帆船史,始于夏朝。

对于帆的解释,最早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船》中。

“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

吴国万震,在《南州异物志》中有描述:

“外徼人随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牅形。长丈余,织以为帆”。

大中华的船帆,是四角帆。

帆的材质,也不是软布,而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篷”,是一种独特的帆骨设计。

四角帆的操作技术相对简单。

因为四角帆固定在桅杆之上,只需要根据风力大小,来调整船帆的宽窄就可以。

大中国帆的类型,主要是撑条式硬帆,有长方形、扇形、上部扇形下部矩形的混合型三种,又称为平衡硬式斜桁帆。

在帆的使用数量上,有单桅单帆、多桅多帆。

像汉朝,就出现了三桅三帆、四桅四帆,三国时期还出现了七桅七帆。

大隋时代,就是沿用的这些船帆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