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悲喜之途

且隋 玄武季 2484 字 29天前

且随他!

历史,总是在使劲在走向原来的路线。

用阿布的话说,就是历史拥有强大的自我纠偏能力和趋势惯性。

回归性!

皇天原,一名董杜原。

《水经·河水注》云:

“玉涧水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为皇天原。上有汉武帝思子台”。

后世考证,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在这个地方附近。

在皇天原上,杨积善摆开战阵,迎击尾随而来的六路官军。

因为杨积善表演得很到位,以宇文述为首的各路大军,全都将目光对准了杨积善这支看着阵势很大的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六十座军营,煞是庞大无比!

惹得老将军们郑重其事地开了好几次碰头会!

对这支军队,进行了非常仔细的侦查和包围。

然而,这叛军毕竟也是一门新军。

全然没有内外侯官的渗透,因此搜得的情报,全是盲人摸象、一鳞半爪。

前前后后,总是透露着说不清的古怪和神秘!

这杨玄感似乎有恃无恐,静待大军来攻。

而其蔓延五十里的军阵,防守甚为严密,因为地形的原因,只能选其一端试探,但全都被强硬的顶回来。

杨玄感,难道不着急赶向关内,要在这里和几十万官军死磕?

宇文述、卫玄、屈突通、来护儿等,合兵一处,准备强攻。

转眼之间,三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四天,皇帝的诏令到达,询问战况。

几位老将坐不住了,于是在早上正式发动了大规模猛攻!

……

如果在汉朝以前,兵家说起关内第一雄关,必然是指函谷关。

因为,这里是通向大秦帝国根基长安,最后一道天堑。

汉武帝时,函谷关被迁到了秦代函谷关以东几百里之外。

这一改变,原本秦时函谷关所利用地形造成的天然险固的价值,汉函谷关就完全丧失了。

汉武帝移关的目的,也非常让人可以理解。

他就是想让关中这个基本盘的面积、人口扩容。

强本弱枝,维护中央。

东汉建立后,新安的“汉函谷关”被废,重新启用“秦函谷关”。

但不管怎样,从河南、河北之地进入到长安,总有一条最近的路非常重要。

函谷道!

函谷道,指从函谷关到潼关之间,长达一百四十里的一条道路。

此道,北临中条山,南临秦岭,是那时期从洛阳中原一带进入到关中最近的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中,稠桑原道是最为险峻的一条小裂谷。

稠桑原道,两侧峭壁,高拔陡立,如同斧劈;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谷底,宽处三丈左右,窄处不足一丈。

谷道,蜿蜒相遮,首尾不视;人行其中,如入幽暗秘函之中,心思忐忑。

却说千古浊水,刚好从稠桑原北面流过,紧贴着直立塬壁,再无落脚行路之处。

所以,想走近路的东方来客,若要进入关中之地,只能从这条狭窄崎岖的裂缝小道通过。

稠桑原道起始的地方,便是弘农河。

弘农河,既掩护了这条稠桑原道,又成了函谷关的护城河。

本来,这函谷道、稠桑原道,绝对可谓抵挡东来之敌的天堑。

然而,大自然似乎不太同意王侯将相过得太过舒服,所以总是利用自然之力在地形上乱开玩笑。

东汉末年,狂浪的浊水由于长年累月的泥沙堆积和冲刷,让稠桑原旁边的河道南移。

在稠桑原的北侧,终于出现了一大片的滩地。

这个玩笑,让被废弃后又重新启用的秦时函谷关再费武功。

敌军,可以不走秦函谷关,直接可以从稠桑原旁的滩地上绕过去。

曹操为了弥补这一巨大战略漏洞,忙命人在滩地上又重新修建了一个关口,魏函谷关。

可是,大自然继续在开着玩笑!

这次,轮到了稠桑原上的原始森林和原下的绝壁。

人类的砍伐,黄土层的水土流失,让稠桑原不再高拔险峻,原始森林也变得草盛豆苗稀!

人们,已经可以轻松随便地爬到稠桑原的原顶。

然后,就迈着小方步,顺着原上的相对平坦脊梁,越过关口,直达关内。

这,就太严重了!

堵不住啊,漏洞太大,守军再怎么么厉害,也根本防不住四面来袭之敌啊!

还是曹丞相,他再次决定在原上修建一个关口,堵住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