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战争的车轮

且隋 玄武季 2694 字 2个月前

这一年,大隋的气候异常。

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

河西、关中地区,发生罕见的瘟疫和大旱。

隋帝广派遣户部官员,“分道命使,明敕救灾,宽息征徭,省察怨难”。

后又接连下旨,“命有司仓廪,开府库,出布帛粮食周天下”,赈济救灾。

同时,灾区开始大量使用赈贷的方式,出借钱币和粮食种子、牲畜,以求尽快恢复生产。

然而,流民太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地方长官们,对汹汹而来的流民,具有天然的恐惧。

他们不仅要设法安抚流民,还要维护和保持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政考如炬,压力如山!

他们绞尽脑汁,在深思如何保证稳定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容纳和安抚流民。

这种空前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灾区官员的神经和仕途!

关于流民,阿布记得清楚。

这情况,在前世就连发达的欧洲都没办法搞明白,更何况此时的一个封建王朝。

解决流民问题,不仅仅是让他们有饭吃、有房子住,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活干、财产,有活下去的希望!

阿布,心里一动。

人,可不可以来东北?

闯闯关东又如何?!

他立即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大隋缺粮食吗?

肯定是不缺的!

全国大小数千个国库粮仓,装的可是满满当当。

还有数以万计的义仓,也是满的。

但是,灾民们为什么还会没饭吃呢?

在发生洪灾的区域,大粮仓的确还存在一些。

但大部分,被洪水冲毁,粮食自然就散失殆尽了。

更让地方官员绝望的是,在洪灾面前,逃难的人、特别是能逃出来的人,都跑了!

流民!

大规模饥饿的肠胃在流动,还有野蛮和疯狂!

洪灾区域的赈济,更多只能是象征性的安抚和挽救遗留者!

问题,主要出在闹旱灾的区域。

因为旱灾,粮食必然成为了硬通货。

大灾面前,最能考验的是人性。

普通老百姓的人性,商人的人性,官员的人性!

义仓很快空了,的确是被吃空和搬空的。

吃空可以理解,这义仓本来就是为了老百姓自救而设立起来。

但搬空,就是一个很古怪的问题。

当地某些地方官,勾结管理义仓的民首、见利忘义的商人,进行暗中倒卖,大发难财!

这种事,不要说大隋,纵观大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都有这样的事情。

灾民,根本得不到来自义仓的彻底救赎。

义仓,有时候不义!

灾区的国库大粮仓,就会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开仓放粮,当粮食这种硬通货开始公然流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财富的流动。

所有贪婪之辈发财的机会来了。

勾结贪腐、囤积居奇、倒买倒卖,哄抬物价、惜粮惜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饿死人,人吃人,抢粮,暴动,仇视,盲流!

大隋的局部地区开始生疮、发炎,变得危险!

叛乱发生了!

事实证明,简单的放粮、安抚、维持温饱等举措,是无法根本解决灾难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造成的伤害。

不可持续!

“流民,怎么又是流民?不是已经开仓放粮,就地安置了?”

广皇帝一摔奏章,不高兴的问道。

纳言(宰相)苏威上前道:

“陛下,虽已放粮,但受灾人数太多,区区本地之粮,是不够的。”

“为何不够?各郡之义仓,加上大仓,应该足已安民。往后不足,还可从周边各郡调集。”

广皇帝越发不满。

这些大臣,全当自己不懂仕途经济似的。

“这个,据臣所知,这义仓和本郡大仓的确不足。“

“发生水灾的地方,义仓毁伤殆尽,大仓也是所剩无几。至于旱灾之郡,本就是贫瘠之地,义仓和大仓的储量不是太多,再加上这次流民作乱,一些大仓也有损毁!”

苏威是个经济学专家,但对救灾、赈灾的实际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

“又是流民,可恶!我看这里面多有贪弊之情。裴蕴,你说说!”

见自己的宰相说不清楚也不敢说,于是广皇帝点了御史大夫裴蕴的名。

“启禀陛下,臣确实收到灾区贪弊的奏章,其中既有地方官吏,又有朝廷大员,只是具体如何,暂未可知!”

“臣愿领旨,亲自前往查看,定将为祸地方、大发灾难财的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这裴蕴不愧为有名的清官干吏,这大皇帝还没说调查处置,就主动请旨为民伸张。

裴蕴的话,将在场一个大官吓了一跳。

谁?

宇文述。

宇文述也是宰相,但他主要管的是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