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5109 字 2个月前

这个就是我们透过一种无常观跟苦谛观,慢慢地把对今生的爱取跟来生的爱取,调伏下来,当然不能够断,至少我们把这个势力降到最低,降在一种可以控制的范围。

我们看第三个证量。戊三、证量。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劫来的妄想,不管对今生的爱取,还是对来生的爱取,我们透过无常观、苦谛观以后,对这种轮回的、快乐的、荣耀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这种影像,我们能够不生剎那的希望,这样子我们一心一意地追求出离三界的这种心情,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就生起了。

诸位!我们对出离心有一个概念,出离心不是要你去改变环境,说:欸,我修出离心,我从今以后啥事也不干了,不是这个意思。出离心是要你出离你心中的妄想。我讲实在话,外面的世界不会干扰你的,而且你也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其实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你临终的时候误导你的,不是外在的人事,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你要从你的影像里面出离。

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净土宗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提起佛号,不管这个佛号是你自己念的,还是这个佛号是别人帮你助念,把你带动起来,总而言之你的佛号会现前。一般没有经过修出离心的人,他在创造一个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往上的愿力,他愿生西方净土中,他在佛堂做功课,所栽培的愿力不可思议。但是你别忘了,当你离开佛堂的时候,你做些什么事情?你打了很多的妄想,这妄想就是一种业力,你这个佛号也有一种向下拉扯的业力。

好啦,每一个人一句佛号现前的时候,两种力量同时现起,一个愿力,一个业力。你最好是能够让你的愿力强过业力,你才有办法往生。最基本的要求带业往生,你不能带太粗重的业。如果你这个向下拉扯的业力太强了,已经强过你的愿力了,那对不起!你上不去了,你这个所有念佛的功德都跑到娑婆世界得果报了,因为你的缘起就是这样。这个出离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的佛号往下坠的业力的势力降低一点。

诸位!我们要知道,思想改变是最关键!因为一个人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他建立一个思考模式很难改变,他只有用道理跟自己沟通。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你的心中有两种思想:一个是过去的你;一个是现在的你。过去的你没有学佛,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打滚,跟着感觉走,已经形成一套思考模式了,你已经有思考模式。我们不是一张白纸才来学佛,而是你流转很久以后,已经形成一个思考模式了。所以这个过去的你,自己会贪求心中的影像,快乐的影像。

现在的你接触佛法以后,你有理智的一种智慧在里面。这个时候,学佛人往往是真妄交攻的。这个时候你必须做一件事情,好好地静下来,用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沟通。两个坐下来泡一杯咖啡,好好跟你自己沟通,因为你要改变你的思想,不能勉强的。你贪恋娑婆世界,你说你不贪恋,关键不是说你叫它不贪恋它就不贪恋,你要把道理跟它讲清楚。你要告诉自己,贪恋娑婆世界你付出的代价有多么的惨痛,今生是无常败坏,来生——你来生快乐,第三生是要堕落到地狱去的。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透过道理跟自己沟通,让你自己的心慢慢慢慢把这个心中的影像松开来,就是你不要抓它,让它自己沉淀下来。其实你心中根本不需要这些影像的,你临终比较好走。

诸位!你心中抓的影像越多,你临终越难离开,你根本走不出去。不是阿弥陀佛不救拔你,是你自己根本踏不出这一块。你这个佛号,生死业力太重,你不是带业往生,你是被业带走。所以这个出离心就是说,你必须要把你心中对娑婆世界的很多很多的期待,不管你对今生的期待,还是对来生的期待,你要想办法把这个带有期待的影像,把它慢慢地沉淀下来,不要构成往生的障碍,叫临终的正念,这是你平常就必须要跟自己沟通好。这个叫做出离心。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

出离心接下来,第二个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也是分成两块:第一个,缘由;第二个,方便。我们先看缘由,这个理由,为什么修了出离心,还要修菩提心。

我们看这一段的颂文。请合掌。

戊一、缘由。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一个念佛的人,如果他只发了出离心,他已经成功地把对娑婆世界的这种爱取的影像,慢慢给消灭了。但是他没有一种成佛的愿力,他没有另外创造一个新的影像,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种影像,这样子有什么过失呢?

他所修的今生,他虽然努力地布施,努力地持戒,努力地修习一切的善法,这种善法不可能达到圆满的功德。因为无上菩提心是整个大乘的因种,你没有这个菩提心作因种,这个善业就不能形成一种无上菩提的资粮。所以智者应发菩提心。

这是说什么?就是说我们今生虽然造了很多的善业,前面是约着灭恶,这个地方讲生善。那么你善业如果没有菩提愿力的引导,这个善业也只是一个善业,不能构成一种波罗蜜,不能变成一种功德庄严。所以你今天所造的善业,到底来生是一种有漏的安乐果报,还是一种无漏的功德庄严。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发起一种菩提的誓愿。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这个比丘他在山中静修的时候,诵经的声音很好听。他每次一诵经的时候,就有天上的飞鸟,飞到他诵经的旁边的一棵树上,就停在这个树上,听这个比丘诵经。时间长了以后,这只飞鸟听了诵经,牠也听得心开意解了。因为一个人明白道理以后,他就会产生一种生命的增上,就会产生一种心中的愿景、愿望,想要改变的愿望。那没多久这只飞鸟,牠在听这个比丘诵经的时候,突然间被这个猎人一枪给打死。打死以后这只飞鸟,因为在听经的过程当中产生非常殊胜的欢喜,因为这个善业力就到忉利天去了。

我们知道一个天人,刚出生的天人会知道他为什么生天,他是因为听了这个比丘诵经起欢喜心而生天。到晚上的时候,他就以天人的身份去跟这个比丘顶礼感恩。这个比丘接受他顶礼以后就心生疑惑,第二天就找佛陀说,佛陀您老人说修习善业生天要具足十善业,为什么这只飞鸟牠只是听经的因缘就能生天呢?佛陀说,因为这个人他生起的善心,是一种决定性的善心,已经变成一种善根力了,决定性的善根,它只要一个就够了。当你的心是不决定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修满十善业。

因为他造善业的时候,他有一种坚固的观照力跟誓愿力。也就是说,诸位!我们今天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你没有发起增上的菩提心,你所做善业的力量是薄弱的。因为你的心态是我很想要修善,所以你这个心不决定。你今天要去放生,你也可以去,你也可以不去。如果你的同参道友打电话邀你去,如果有车子你就去;如果下雨了,你就不去了。所以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很难创造一种很坚固的功德?就是你的心是活在善念。但是你受了菩萨戒就不一样,你有坚固的誓愿力。你从今以后,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以他在做善业的时候,他有一种很坚固的誓愿,这功德就变成真实广大了。

诸位!如果你到欧美国家,你看看很多很多大福报的人,他那个房子那不得了,开车都开十几分钟才能开到它的尽头。这种大福报的人难道他在修习善业的时候,他的次数会比我们多吗?未必啊!但是他的心理素质一定比我们好,因为他“一定要”修善。我们只活在我们“很想要”修善。所以诸位!提升你的功德,不表示说你要做很多的善事,不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发起一种愿力!

从佛教的因缘观,一个人能够创造广大的功德,只有宗教师,宗教的学者比较有可能,一般的慈善家很难。不管他是什么宗教,他修善的时候都是有坚固的愿力。他愿力的摄持,他所有善法的功德非常广大,尤其是菩提心。

所以你不发菩提心,你今生就很难修出广大的功德。你的那个善业力量就薄弱了,不管你多么努力。因为你心理的素质太差,你今生很难创造广大的功德。你做什么都是可有可无,你做什么事情,你的心态就是说我很想要去干什么,但如果因缘不具足,我就不要了,就是这样子。所以你今生就很难创造广大功德了,不太可能。

你不提升你的心理素质,你不发起坚固的誓愿力,来摄持这个善业力,你就不可能“无上菩提乐因故,所持则亦不能成”。你所摄持的善业,就不能圆满成就了。

佛陀在经典上说,菩提心就像大地,所有的大树一定种在大地上。世界上只有花瓶是不要土地的,小小的花,你这个花开出来,昙花一现就没有了。但是如果这棵树是在大地,它会辗转增盛,才能够长成广大的树。所以《法华经》上说,为什么有些人在佛法修学上,他永远是一个小草,永远就是一个花瓶?因为他不发菩提心,所以他的一生当中就是一个花瓶,他没有根,他的善业没有根。

诸位!当我们看到有些人创造广大功德的时候,并不是他比你努力,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他比你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他有发愿,差在这里!好,我们休息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