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将献礼片定为《集结号》后,李夏第二天就出发亲自去探望了《集结号》的主人公,常孟兰老人。
在北竹里村,李夏见到了已经八十多岁的常孟兰老人。
看着老人家略显寒酸的住所,李夏当即便拿出一笔钱,要帮助老人家改善生活条件。
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们,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现在这种寒酸的居住环境实在是配不上老人家的赫赫战功!
跟随在李夏身边的县政府和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一起跟着劝说老人家的子女收下。
虽然李夏来探望常孟兰老家人没有事先通知过任何人,但是李夏来到老人家家中的当天,政府相关方面的人就找上了李夏。
显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没有什么能够瞒过他们!
不仅如此,他们还派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时刻跟在李夏身后。
李夏要去哪里,去采访谁,他们必须有人在场,就是为了保证李夏不能脱离他们的视线。
其实,当他们知道李夏来采访常孟兰时,也十分头疼!
李夏的大名他们不可能没听说过,对于李夏,他们是既敬畏又害怕!
对于这件事,当地领导对下面工作人员的批示,是尽量配合李夏,尽量当地展现好的一面,及时充分的和李夏沟通,不要让李夏产生误会。
李夏一开始还有些不乐意,但是后来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是来采访常孟兰老人,有政府人员的帮助,也会顺利很多。
再说了不同意估计对方也不会答应,与其暗里来,不如放在明面上。
于是,李夏便答应了下来!
面对着李夏和村干部、县里工作人员的一起劝说,常孟兰老人家的儿女还是摇头婉拒了。
“领导们,不是俺们不想要,不想帮俺爹改善生活条件,是老人家自己不同意。”常孟兰的大儿子解释道。
在随后的交谈中,李夏了解到!
原来当初在找到部队后,部队领导就想要把常孟兰送到荣军院安度晚年,但是被他拒绝了!
“我找部队是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常孟兰如是说!
之后在部队待了一周后,老人谢绝了首长的挽留回到家乡。
回来后不久,县里有关部门根据部队寄来的信件,给他落实了老兵待遇,每月几十元的生活补贴,就是这点补贴,他开始还坚辞不受。
找到老部队后,哪怕是本人登上了央视,事迹被改编成了小说,但是常孟兰老人生活得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