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挺进军的士兵组成,绝大多数都是山东、河北、山西人,只有极少数是东北人。
没办法,为了支援东北的抗联,也就是29纵队,张浩已经把部队里的东北人给筛选了一遍了。
而为了作战指挥方便,张浩临时将东北挺进军关内的总计9个纵队临时整编为了三个兵团。
由23纵队、24纵队、33纵队临时组成东北挺进军第一兵团,第一兵团由刚刚接任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的萧敬广担任临时总指挥一职,由其负责古北口的进攻,同时,在进入东北后,负责东北西部地区的作战。
由25纵队、26纵队、34纵队临时组成东北挺进军第二兵团,第二兵团由东北野战军第25纵队司令员洪学知担任临时总指挥一职,第二兵团的主攻方向为喜峰口一线。
由28纵队、38纵队、39纵队临时组成东北挺进军第三兵团,第三兵团由华北野战军38纵队司令员杨德知担任代理总指挥一职,第三兵团的主攻方向是几个方向之中最困难的山海关。
由山海关出关,只能通过辽西走廊,经过绥中、兴城、葫芦岛,最终抵达锦州。
这是进入东北最宽敞的路,按说也是最好走的路。
但正所谓,大路好走,但却也最难走。
日军在辽西走廊之中,设置了大大小小数十道防线,想要经过辽西走廊进入东北,非精锐不可。
所以,这个最困难的任务,就被交给了38纵队和39纵队了。
而且,从辽西走廊进入东北,距离海岸线最远的地方,也就三十多公里的距离。
而日军重巡洋舰以上战舰的舰炮射程,很多都超过20公里,甚至能够达到三十公里,一些更大的战列舰,射程更是超过了30公里。
最大的大和级战列舰,其主炮的最大射程甚至能够达到42公里。
所以,辽西走廊注定是不好走啊。
不过,张浩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到来的海军舰船,也是在北平修建了足够停下数百架战机的机库,就是为了对付可能到来的日军舰船。
正所谓有备无患嘛。
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在部分飞机和炮兵的配合下,进攻的速度很快,此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日军在两处关隘设置的防御阵地,根本就经不住八路军部队的打击,很快便是直接被打的溃不成军了。
当时间来到6月10日的时候,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已经成功在平泉完成会师,并且结伴继续向北进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