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后,两人再次相聚。这次,他们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朝帆向夕舟展示了他在研究和实验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他说:“我发现,其实科技与民俗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科技手段,比如灯光效果、音效配合、智能导览等,来增强民俗文化展示的效果,而不会破坏它原有的韵味。”夕舟听了朝帆的话,点了点头。她也向朝帆分享了自己在古镇的调研成果,她说:“我从很多老人那里了解到,其实民俗文化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度,让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通过这次交流,朝帆和夕舟都明白了,科技与民俗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们开始重新制定多功能民俗文化展示装置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理念上,他们强调了要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将现代科技作为辅助手段,让人们在欣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他们决定将玉米、锣鼓、对联、有陶韵特色的民俗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出古镇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他们计划在展示装置中设置一个互动区域,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元素,然后系统会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呈现出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同时,他们还打算在展示装置中加入一些传统的锣鼓表演元素,通过声光电的结合,让人们感受到锣鼓表演的震撼力。为了让展示装置更具吸引力,他们还在装置的外观设计上融入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和民俗文化元素。
在外形上,采用了古镇传统建筑的风格,以木质结构为主,搭配色彩鲜艳的玉米吊饰,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热烈的氛围。装置的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的灯光和音响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此外,他们还计划在装置中展示一些具有陶韵特色的手工艺品,并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困难重重
当他们怀揣着精心设计方案满怀信心开始动手制作装置时,却又遭遇了诸多困难。
资金方面,虽然朝帆前期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但真正愿意大力投资的不多,很多投资人看到民俗文化产业相对较缓慢的回报周期,都对项目望而却步。这使得购买制作装置所需材料、雇佣技术人员等环节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虽然理想,但要精准、生动地实现古镇民俗元素的展示,让观众有沉浸式体验,却远比理论上复杂。他们多次尝试,画面时常出现卡顿不清晰、交互延迟或错误反馈等技术问题,一次次打击着他们的信心。
制作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也让他们跑断了腿。对于需要体现陶韵的展示部分,要找到质地、色泽都契合民俗文化底蕴的陶瓷并不容易,几经周折采购的陶瓷,部分在制作流程中因为技术问题损坏了,不得不重新寻找。
夕舟在负责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时,面对的挑战也不小。在将复杂的民俗故事转化为能被大众快速接受、理解的内容上很费周折,同时要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完美嵌入各种民俗知识元素,这需要反复设计和调整布局,常常忙得无暇顾及休息吃饭。
而外界的一些质疑声音也此起彼伏,有人质疑这种结合是否过度商业化,会破坏民俗文化的纯正性,还有人对项目的可行性冷嘲热讽,说这是两个年轻人不切实际的空想。面对资金、技术、制作及外界质疑带来的种种压力,朝帆和夕舟有时会感到无比痛苦和迷茫,甚至一瞬间都不想再坚持了。
但每当清晨看到古镇依然充满生机的传统民俗场景,看到玉米依旧在节日里代表着丰收喜庆、锣鼓依然敲出传承的节奏、对联依然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具有陶韵的手工艺品依然承载着先辈的记忆,他们心中对民俗文化的那份热爱又会熊熊燃烧。他们知道,民俗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一定不能在自己这里断了传承,他们相互鼓励,鼓励对方重新振作,决定共同坚持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五章:转机与突破
就在他们几乎要被重重困难淹没时,转机悄然来临。
一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偶然了解到他们的多功能民俗文化展示装置项目后,被其理念深深打动。专家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帮忙联系了更专业的技术团队,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更多人知晓这个项目。
同时,经专家牵线,一家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企业与他们达成合作,这家企业不仅带来了亟需的资金,还带来了制作展示装置所需的先进设备,这大大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有了新设备助力的技术团队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画面展示流畅自然且交互顺畅,呈现效果也更为逼真,使古镇的民俗元素仿佛有了生命。
在制作材料上,一家知名的陶瓷厂听说他们的项目后,主动提供优质陶瓷,并派出技术精湛的师傅与夕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陶韵融入展示装置,让装置在质感、色彩和细节上都彰显出民俗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