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团结不起来

我不置可否。

傍晚时分,椭圆形月亮升在东天,天地间一片明晃晃,李红旗骑着车子,一趟趟从上海路上过,唱着他改编的《李家红旗迎风飘扬》,由愤怒到激扬,由激扬到打颤,由打颤到停顿断续,他的心理经历过怎样的转变,最后,我竟听到悲愤的哭音,他在用这方式向我报复,传达着心中的愤闷,我则笑笑。

两天后,则传出李红旗被送去钟吾第一医院抢救的事,浓得化解不开的思绪,终因他世袭的高血压发作,引发了脑血栓,闭塞性脑动脉炎,这是山的崩塌,是欲望之河的冰封,最终经过三个多月治疗,由于长期服药,现在一如往昔,走路如同小鸡啄米,一走一磕头,动作迟缓,语言不清,其他的还行,这就是较量的结果,现在我们不常见面,偶尔在路上会碰到,亲疏不语,但他会和别人,手势丰富讲起我,我们因为拆迁,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不知道他现在还唱不唱他改编的歌曲,大约是不唱了,没有听人再讲过。

人虽偏了,女人虽逢世风日下,旁枝斜出,但家是完整的,他的儿子和我的儿子一样,同属十八周岁,他儿子稍小,现在成长为泯然众人矣,我儿子继续在求学的路上,向纵深走远。

贾大钟说,“家风决定了命运,曾经同饮一井水,咋就愚的愚来,贤的贤,想不通啊!先(生),你说:他这杆红旗究竟是立着还是倒了?你曾经问他:红旗,你能扛多久?他说:生命不息,红旗不倒!这歪,算什么?是倒了还是没倒?”

我无语了,并不能回答他。

没有死去的李红旗,艰难地活着,那种曾经风发的意气,已经不再了,随着儿子李文棋的长大,和不再上学,这个家的未来,则如一碗清水,被人看透,生活的多重磨难,让他趔趄,李宏发瘫了,在摇椅上,像个疯子,满世界乱跑,牛芳芳因为李红旗的样子,而日渐苍老,最终因淤塞太多,我们并不知道的痛苦,据人说:她晚年经常无端想起李宏达,正如歌词唱的那样:想你时你在天边!那是她永远的痛!特别是看见两个人中间任何一个人,都会让她心如刀绞。一个是贾一岚,看到她,会联想起李宏达;另一个是李子安,她会想起李红军,多么鲜活的生命呀,说没就没了,李宏图虽有,如无一样,鲜少看到他回来,那边的生活并不轻松,有些时间还得挣钱,只有李红旗和李宏发在跟前,一个瘫了,一个瘸了,嵇氏进进出出,揪着她的心,她总怕嵇氏出去,不再回来了,李文棋学没上下去,班也不好好上,纵观他们家,哪一辈子男人,都没有老老实实如蚂蚁搬泰山那样:挣过钱!总想着天外来财,奋起一搏!赚个盆满钵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红旗在男女事上不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浑蛋了的李文棋,会撩起凌利的脚,踹李红旗一下,“你个狗日东西,没啥子?用!”

李红旗则学哑巴吃了黄莲,脸苦一大把,有苦说不出。

李文棋是在2019年的暑假来临之前,被钟吾中学三木分校开除的,因抽烟打架两件事,那一年,他初二,和麒麟同级,在同年级1600多名学生中,麒麟各科总分在年级70多名之间徘徊,我那时总感压抑,这个成绩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将来进入高中也就是在二本线左右,我经常因写作夜不成寐,在考虑他的未来,还好,成绩一直稳定在那儿,不降小升,为了他的进步,倾注了太多的关注,一个家庭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代表着这个家庭新生代,能否越过自己父母,给家庭创造新的辉煌,有些孩子因叛逆走向极端,有些孩子因为内卷,在躺平混日子,想想多么可怕,我变得凝重,将曾经自诩辽阔夐远的目光,从理想的天界,拉回现实,开始深度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养不教,父之过!不能推,只可追!

农村的谚语经常是浅显,寓意深刻: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正是基于这个论调,我对麒麟近乎绝情式严苛:七岁分床分屋,他七岁时,我比老师更加关注他,每天除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有布置,做完了认真批改,查缺补漏,并制定了九字令:看、催、追;补、订、包;排、疏、堵。除过这,还在带他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杜绝枯燥而变懒,时间观念特别强,无论有多忙,晚上最多不准超过十点钟必须睡觉,能常在九点半,第二天早起锻炼,在长达12年岁月里,我们一直这样渡过,对于纠正他性格上弱点,有过过激行为,你比如:上幼儿班时,他喜抹茶瓶盖,让整瓶茶在凉着,我就把他手按在热水的茶瓶口上去烫,五岁时,偷过李子安家三个一块钱,我托举着他,往地下猛蹲,吓得他大哭,都说虎毒不食子,可你对他不狠,家庭将来不稳,好歹这一切都过去了,他自我成长很好,想想我是多么不对呀,但没有办法,我教过书,看过养废孩子家庭的悲剧,教训如此深刻,必须立竿见影,或许他成年以后,会想起这些,他能体会老爸一片苦心吗?我历经四代,如果再不出来一个人,我们这个家庭还能延续下去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从自身找缺点,从流金四部曲中,可以看到:我们一代又一代在夹缝中受气受欺,就不该敲警家钟吗?不该猛回头?就让我在恰如其分的身份扮演一个不通人性的父亲角色,我们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足以写成传奇,警示后人。

我们还在贾家沟那个曾经极其丑陋的小地方,坚持过着从父辈手中接管过来的生活模式,虽与他们有很大不同,但许多方式还在延续他们的模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我们算是最后见证贾家沟消亡的人,在最后几年里,进行着倾扎式的对决,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违背道德良心和操守,去追寻利益的更大化,在拆迁中,在土地买卖中,我们都有过不俗的表现,最终经历过土崩瓦解式崩塌,踏上了人生坦途,激情澎湃过,愤怒过,骂过人,打过架,虽没有掘人祖坟,也把别人先人,恐怕连累累白骨也找不到的先人,空拎起来,摇晃过,人心啊,就是那样,我们既然是俗人,就无法免俗。

李子华家全家搬上三木乡政府地界所在地:和谐家园,许多人是羡慕妒忌恨,但金钱有魅力,这是标志,老家九间屋,则像个老物件,被晾晒在那儿,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不仅是李子华,而后陆陆续续又有许多人家搬走了,他们真的过上了幸福生活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他们的根在这儿,真的像人们的那样:从此发达了?死了回头不认尸!这句俚语既残酷又现实,这种搬迁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一种声音:我有钱!我要从农村向城市进发!但三木公社的所在地并不是城市,只是后来牵强附会说:是钟吾市区南大门,其标志性建筑,就是那座高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