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沛年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听到门外院子里一中年妇女大声怒吼,“怎么了,他爹的工作留给沛年怎么了?我们沛年怎么就没用了,他怎么就不能胜任那焊铁的工作?”
“妈,小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清楚你还不清楚吗?小叔子去了也是一个临时工,就他的脾性,你觉得转的了正吗?他如果被辞了,我们家哪还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爸这个位置不给我家沛光转正,给二弟也可以。”一年轻女子反驳着那中年妇女的话,话里竟是不满。
中年女子先是一愣,随后就是大声哀嚎,“我这是什么命啊,丈夫是个软弱的,儿子呢儿子不孝,娶的媳妇是个搅家精......”
“妈,你为什么这么偏心?难道沛光和二弟就不是你的孩子了?就不是你生的了?”
中年女子顿时语塞,但还是不松口,直言焊铁工是留给沛年的。
宋沛年刚刚接收完记忆,脑子里还有些混沌,他没有出门,仍躺在床上将记忆给捋了捋。
这里是华州的七十年代中期,整个国家处于大建设的时期,农村还在吃大锅饭干集体活,而城市已经开始慢慢改革了。
宋家一家人住在北边的龙川县的县城里,说是县城,其实也是在四同省的省中心处,宋父在钢铁厂里做焊工,宋母则一直在家照管着一家人。
宋家有五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经娶妻了,原主是家里最小的儿子,都说百姓爱幺儿,宋家也不例外。
但宋母这般疼爱幺儿也是有原因的。
宋老太,也就是宋母的婆婆,在世的时候一直不喜自家的这个儿媳,后来为了挑拨夫妻的感情,直接将宋老大和宋老二抱在她自己身边养了,导致母子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而宋父也从不作为,家里着火了也不关心都还在外面做工,媳妇受气了只让她忍忍,一来二去几人的矛盾越发严重。
而宋老太临走的前几年,宋母就怀上了原主,那时候宋老太也没有精力折腾了,宋母就万般疼爱将原主养大了。
原主生的可爱,抱出去常被人夸赞说是菩萨座下的小弟子,惹得宋母越发宠爱。
原主从小也是个会说话的,时不时就把宋母哄的眉开眼笑的,还常常给宋母画些以后会好好孝顺她之类的大饼,就连沉默寡言的宋父对他也比对其他几个孩子还要好。
整个社会缩衣节食的年代,宋母将宋父每月一大半的工资都用在原主身上,时不时就悄悄给原主开荤,偷偷给他缝新衣服,只是没有想到给原主养成了个好吃懒做的性子。
前几年整个国家鼓励知青下乡,每户都必须派一个出来。家里一开始说是三兄弟摇骰子谁点数小谁就下乡,没有想到被原主给摇上了,原主耍赖,还有宋母在一旁帮衬着,又摇了第二次,结果就摇上了宋老二宋沛庆。
宋沛庆随了宋父的性子,也知道自己反驳不了,第二天就跟着大部队走了。回来的时候腿跛了一只,还带回来了一个小媳妇。
其实众人都知道宋沛庆是替宋沛年去的,可是原主不那么认为,觉得那都是自家二哥应该的,哥哥就得照顾他这个弟弟,他们全家都得先顾着他。甚至认为二哥是为了回城自己将腿给弄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