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三个太监,抱着一大摞的奏折来到他的面前。
他仔细的翻阅了一下几乎都是文官一派的人。
“好家伙,正统元年内阁就开始推行官员保举制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懂什么,看来这内阁的人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插手官员选拔了。”
他叹息一声,
这事越调查越让人心惊肉跳。
他甚至都怀疑,朱祁钰的便宜老爹朱瞻基的死因了!
从朱祁镇登基,五个托孤大臣,
杨士奇,江西吉安人在浙江王叔英的推举下入仕;
而王叔英是谁,他是被朱棣屠了十族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同时他也是建文帝的忠实追随者,为了给建文帝表忠心而自杀的主。
按说他推举的人,应该在朱棣这一派系被打压才是,离谱的是在短短几十年竟然成了内阁人员,简直是匪夷所思。
另一内阁成员杨荣,福建建宁人。
杨荣的爷爷杨达卿年轻的时候就是当地富裕上百年的大地主,可见这一个家族贯穿了整个元朝。
杨溥湖广人、礼部尚书胡滢江苏人,五大托孤大臣只有英国公张辅是功勋出身。
从这开始,明朝就向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
军权渐渐的向文官集团移交,开始推行废除已久的官员保举制。
卫所兵的粮税也开始从卫所转移到了地方政府,也就是说本来是一个独立体系的卫所兵也要看文官的脸色了。
刘长青以为明朝以后的党挣这么激烈就是从现在开始埋下的种子。
朱祁镇登基第二个月,三杨就暂停了西洋贸易。
刘长青换了一个姿势,蹲坐在地上看着这份资料,叹息了一下。
郑和下西洋,他从初中就学,知道下西洋的好处。
为什么突然就停了呢!
按照文官们的说法是下西洋人多船多,花费极大得不偿失!
“郑和下西洋赔钱吗?”他随口问了一句身边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