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分钟后。
“叮,叮,叮。”一枚枚铅灰色圆球,滚进内管中。
相比之前的一系列的化合反应,需要十几个岗位的工人,系统地制备,现在只要两个人,操控切圆机,把电离溶液反复浸泡,组装起来,就能拿到一枚实验版光构棒。
“呲!”“咔!”外壳和卡扣同时锁死,注满水一样清澈液体的实验管,开始第一次实验。里面其实是滚烫的中介液。
一圈人围在装置前,期待着结果。没一个人不戴眼镜。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一枚重物,被一道光芒托起来。瞬间上升一厘米,看似柔弱的绿光却顶住了一吨标准重的钨块。
有人飞快地在写笔记,有人则是仔细地观察着。
“十,九,八……”翻过手腕看看表,性子急的等不及了。
一旦绿光无法支持额定的时间,或者水平仪出现了倾斜,那就意味着实验失败。
金属的光泽,凭借着引力,不断地下压着绿光。
研羊羊偏头看了一眼装置内的监控,眉头紧皱着。
泛着幽幽绿光的实验管,里面的铅灰色越来越小。
“三,二,一……好!成功了!!!”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只有研羊羊看着管内的残渣,陷入了沉思。
“球和球之间,交点处没有参加到反应吗……”
“哎呀,别管那么多了,化学反应,本身就不是能完全利用的。”
“高负荷的要求还是有些差。”“把球改成小球,增加反应物的表面积,额定的功率能大上不少。”
“好吧,开始第二次测试。”
“工人师傅!准备第二场!机器哪?”
……
奥塔科海,一架军机,飞过湛蓝的天空。
“拿着。”“这啥玩意?手电筒?”
“我去,你别在飞机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