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落幕与开始

大宋猛虎 祝家大郎 2236 字 2个月前

甘奇想在包拯最后的时间里多看看他,所以三不五时就到包拯家中去坐坐。

以前,甘奇其实并不是很愿意多去包拯那里,因为包拯只要见到甘奇,就会教导一番,喋喋不休。

但是现在,甘奇倒是愿意去听包拯喋喋不休了,还能笑脸相迎。

这个时代,差不多要落幕了,代表这个时代的人,一个个凋谢而去。

甘奇知道包拯时日无多,却不知道包拯竟然会连中秋都过不去。

在喋喋不休中,包拯忽然一病不起,然后在很快的时间内病入膏肓,然后接着就撒手人寰。

这个过程,甘奇一直陪伴着,即使甘奇心中已有准备,但仍然悲从中来。

包拯走了,时年六十三。

赵祯评价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欧阳修评之曰:拯性好刚,天资峭直。

司马光评之:刚而不愎,此人所难。

刘敞: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甘奇评之:先师刚正不阿,不容宵小,急公好义,不阿高贵,大公无私,世间少有。

包拯驾鹤,皇帝悼之,辍朝一日。

送走包拯,甘奇举目四望,这大宋朝廷,再也无人可以依靠。

甘奇知道包拯走了,有人还会暗自高兴。

以后这朝堂之上,甘奇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有一种焦虑感以及笼罩在了甘奇身上,让甘奇还要更多去准备许多事情。

吴承渥按照甘奇的安排,在赵大姐的活动之下,千万泉州任职。

甘奇也到城门口相送几里,谆谆叮嘱,叮嘱着吴承渥许多事情。

吴承渥在官道上拜别而去,泪洒当场。

商税监主事李定在甘奇的授意下,与王安石一起上书皇帝,请调泉州兵马都总管史洪磊再回三司差充任职,继续管理越发壮大的税丁队伍。

甘奇又与狄青坐了几次,痛饮了几番。

书院里也经常有甘奇讲学的身影,讲着地方治理,讲着贸易之道,讲着海上的一些事情。

甘奇甚至第一次在书院里提出了“圆形”地球的猜想。之所以还只是猜想,那是因为甘奇还不能信誓旦旦去灌输这个思想,还得慢慢潜移默化,避免造成巨大的争议争论。

沈括一边准备着开年的考试,一边帮着甘奇试验着如何能做出合格的炮管。书院旁的一处院子里,每天热火朝天,颇有些大炼钢铁的气势。

老皇帝的身体日渐衰弱,这是所有人都已经可以有目共睹的事情,因为老皇帝哪怕在朝堂之上,再也难以保持以前的精气神了,甚至时不时还会咳嗽几声。

这也让汝南郡王府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只是老王府里面的主人却从不见客,甚至还会吩咐下人在门口赶走客人。

韩琦进宫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甚至时不时还会请见皇后。韩琦也会到处请名医带进宫中,也用此借口不断见到曹皇后。

甘奇的第一批成品铁器终于随着船只到汴梁了,以比汴梁铁器便宜两成的价格开始发售。

一边低价在汴梁城倾销铁器,一边重金招聘汴梁城里的铁匠,这就是甘奇的手段。

吴承渥到泉州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蔡济,要开始大量收购昆仑奴。吴承渥也会在政策上促进泉州的奴隶贸易,也会下达严格的政令,不得以宋人为奴买卖。

当然,宋人不为奴,也是国法。

中秋的诗会,甘奇还是受到了请帖,请甘奇去坐正席当评判,但是甘奇只是去逛了一圈就回来了。

诗会这种场合,已经不适合甘奇了。

过得一段时间,沈括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暂时停下了研究,开始全身心投入备考。

甘奇在一种焦虑之中,等待着许多事情的到来,他把史洪磊给弄回来了,当史洪磊回来的那一刻,甘奇心中稍稍安定了许多。

甘奇又带着史洪磊见了狄青几次。

如今,最焦虑的莫过于赵曙,他的焦虑,一直由赵宗汉向甘奇传达。

有一天皇帝没有上朝,朝中事情皆有韩琦在定夺,赵曙就立马回派赵宗汉来找甘奇,甘奇会说一些安慰开解的话语让赵宗汉带回去。

司马光升官了,同知谏院,成了甘奇的同事。只是司马光还没到谏院上任多久,又获得了新差事,差充礼部帮忙贡举之事,成为了知贡举范镇的副手,也成了沈括的考官。这属于临时借调,贡举这一类的差事,每次都是临时借调官员去忙,知贡举一般都是翰林学士。